昨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广东省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作为未来5年推动广东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规划》以“1+2+7+10”为发展思路,即强化科技创新强省“1条主线”,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突出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企业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七个聚焦、七个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主要创新指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国家重要创新动力源。
《规划》展望,到2035年,广东主要科技创新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成为引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力量。
聚焦国家重大需求方面,广东将构建大湾区创新发展新格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者都将以深圳为核心展开。
构建大湾区创新发展新格局方面支持广深“双城联动”共筑创新核心引擎,推动广深科技创新优势互补,共建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和支持两地科研力量组建创新共同体,共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科技产品和装备。
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介绍,未来5年广东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全面深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等“国之重器”建设。依托“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加速港澳和内地创新链、产业链、信息链、资金链、人才链等创新要素流动;加快推动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成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支点。
《规划》指出,在前海,广东将全面深化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高水平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
具体是,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创新管理运行机制,联动香港探索适用国际先进的科研规则体系,设立多元化深港合作创投基金,发展粤港澳合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先行先试更加便利的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加快打造前海国际人才港,在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金融科技等领域率先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等应用示范,试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建设国家海洋科技合作基地,探索发行企业海洋开发债券,探索临时仲裁制度,建设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平台,吸引国际知识产权落地转化。
推进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支持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化制度创新试验,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开展前沿科学探索、关键技术研发,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基地,建设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以深圳为主阵地,以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等为主要承载区。推进光明科学城围绕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三大领域,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驻穗记者 张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