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乘坐网约车时,司机边开车边在视频平台直播,但由于来不及取证,导致平台无法对司机作出处理。有媒体记者打开某视频平台,在搜索框输入“网约车”后,关联结果第二条就弹出了“网约车直播”这一词条,这些网约车司机在直播间分享路况、营运经验,或是随意闲聊。
若干年前,就有顺风车司机边接单边直播,且专选女性乘客;乘客不知道自己正在被“围观”,更不知道直播间里满是污秽不堪的留言。对于这种明目张胆的侵权行为,无论是直播平台还是网约车平台,都明确表达了“禁止”的态度。而现在的很多网约车直播,镜头是对着车辆前方视野,说明司机意识到对着乘客会侵犯隐私权、肖像权。但即便如此,乘客的交谈、通话等声音依然可能被直播出去,“边开车边直播”还可能带来安全风险。
随着网络直播兴起,“万物皆可播,人人皆主播”形成风尚。直播的门槛大为降低,不需要摄像机等专门设备,通过手机就能在网上实时分享。直播成为不少人的主业或副业,一些商家也尝试起直播,吸引潜在消费者。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或愿意“出镜”。有的餐厅把镜头对准厨房,向网友展示厨师的手艺,自然没有问题;有的餐厅则私自把镜头对准顾客吃相,就难免引起争议甚至纠纷。
“万物皆可播”,也得有边界。如果涉及他人,应当首先取得对方允许,更不能偷偷直播。有的主播“无下限”,比如在一度兴起的“搭讪直播”中,主播以各种噱头随机与路人搭讪,并把全过程直播给观众,而不顾拍摄对象是否同意,甚至路人明确拒绝后,仍然会被偷拍——这种令人反感的行为,其侵权性质比较明显。有的直播,看起来只是在拍摄、分享“日常”,但依然要谨慎小心,不要踏过他人权益的边界。如果是在消费场景中,还涉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去年,有名理发师未经顾客允许直播剪发过程,还辩解说,“又不是明星,普通老百姓怕啥?”然而,正因为是普通人,在被围观、被评头论足,甚至成为一些人散发恶意的对象时,相比于公众人物更缺乏应对的能力。人们应该能够自在地生活,而不用担心自己无知无觉“被直播”,这也是安全感的一个来源。
纪玉/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