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港交所发布的最新证券市场统计数据,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于2023年3月底为36.9万亿元,较二月底的35.8万亿元上升3%。3月的平均每日成交金额为1,265亿元,较二月的1,184亿元上升7%。
一季度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金额为3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80亿港元同比锐减57.48%。
其中,首发融资规模为6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明显,大幅削减超5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Wind)
从各个融资方式来看,首次招股募资(IPO)2023年一季度募资金额为66.16亿港元,募集金额占比为19.96%;
配售募集资金为230.83亿港元,是份额最大的融资方式,占比达69.64%;
股权认购计划募资金额占比达到4.91%,募集资金16.26亿港元。
(图片来源:Wind)
总融资额下降 但个股和行业可圈可点
一季度全球IPO交易数量呈现量价齐跌的态势。根据安永的报告,期内全球IPO交易数量同比下降8%,筹资额同比下降61%。亚太市场占全球59%,同样地分别同比下滑6%和70%,仅完成175宗交易,筹资总额127亿美元。
其中亚洲市场作为同期全球IPO的核心地区,占据总交易额的59%,但交易数量和募资额也呈现“量价齐跌”,分别同比下滑了6%和70%,仅完成175宗交易,筹资额为127亿美元。
(图片来源:德勤)
香港市场方面表现也出现放缓。2023年第一季,有18只新股上市融资66亿港元,相较2022年首季为15只新股融资136亿港元,新股数量增加20%,而融资额下滑51%。在2023年首季中,所有新股的融资规模都属于小型,并且没有任何中概股回归及医疗及医药公司上市。
(图片来源:德勤)
具体而言,期内由于完全没有任何大型和超大型新股上市,市场表现缓慢,使得融资总额大幅下跌;
中国企业继续以H股形式上市, 并有1只新股以介绍形式上市 ;
期内并未有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第二上市及不同股权架构上市的中概股上市 ;
GEM继续没有任何新股上市,没有新股通过SPAC方式上市。
毕马威对此评论称,尽管受到全球上市气氛的影响,首季度并未完成任何大型交易,但交易宗数的上升,印证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抗跌能力。
前十大IPO企业募资金额排行如下,金额合计达为58亿元,占总募资金额的85%。
(图片来源:毕马威)
以募资金额计的行业分布来看,消费品市场占比最大,接近三分之一。
(图片来源:毕马威)
个股和行业层面可圈可点,迎来了“水果连锁第一股”百果园(02411)、“连锁美容第一股”美丽田园健康(02373)、“证券投教第一股”九方财富(09636)等颇有特色和在行业内较为领先的公司上市,这进一步丰富了港股市场的生态和格局。
就新股认购情况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超额认购15家、占比逾88%,认购不足2家。
从股价表现上来看,上市以来累计涨幅最大的是中天湖南集团(02433),截至4月6日涨幅达93.22%;美丽田园健康(02373)涨幅接近50%,港股打新赚钱效应良好。但是截至目前,仍有超过半数的新股处在破发状态。
一季度上市申请数量腰斩 12家过聆讯
一季度内联交所收到上市申请数量同比下降五成多,处理中的个案数量也下跌五成,其它申请类别的状况几乎维持不变。
(图片来源:德勤)
2023年第一季度期内,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的 12家。同时,3家已拿到股票代码、还没有上市的众安智慧生活(02271)、百德医疗(06678)、富途控股(03588),已失去有效期;另外4家已通过聆讯但已失去有效期的(天图投资、古瑞瓦特、绿茶餐厅、融汇悦生活),其中的天图投资、古瑞瓦特已重新递交招股书。
毕马威表示,整体而言新股申请情况仍属稳健,现有超过90名申请人排队等待上市。
其他方面,一季度被港交所以上市规则除牌的上市公司共 10家;因私有化、自愿撤回而除牌的上市公司 2家。
富途证券以9家居承销数量首位
一季度,中金公司作为保荐人角色参与了2个IPO项目,保荐金额约8.68亿港元,稳居保荐规模榜榜首。摩根士丹利以6.37亿港元的保荐规模位居第二,保荐家数为2家。美国银行以5.24亿港元的保荐金额紧随其后位居第三,保荐家数也为2家。
由于上述三家保荐人同时也是上市企业承销商,因而IPO承销金额排行榜的top3与上图保持一致。
从IPO承销数量来看,富途证券以担任9家IPO承销商位居榜首,华盛资本以担任8家IPO承销商位居第二。中泰国际、老虎证券和光大证券均以担任7家IPO承销商并列第三名。
(三月份券商正股成交TOP30,图片来源:AiPO)
香港资本市场迎来重大变革 新股下半年更多精彩
继新上市制度和SPAC的上市制度成功推出后,港交所进一步推出特专科技公司制度,于3月31日生效。
新推出的制度,比之咨询时,降低上市时的最低市值;放宽了最低研发开支要求;放宽了对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的相当数额的投资要求;及增加独立定价投资者的定义。
该制度为具备高增长特专科技企业提供另一个在港上市的途径,让这些公司能够链接到香港庞大的资金池,有助于继续提高香港在全球证券交所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图片来源:毕马威)
目前港交所公开消息显示,有11家潜在上市申请人在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进行市场咨询时发表了意见,涉及药品研发、医疗检测、SaaS领域科技公司等。具体来看,3家具名的潜在上市申请者是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云砺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美时医疗控股有限公司。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洁旋表示,港交所已经收到相当多有关特专科技公司的咨询,将尽快开展相关IPO的上市审核工作。
深圳某股权投资领域人士表示,“对于略显清淡的港股IPO市场,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新规是一针强心剂,一些中小市值的科技企业可能会掀起赴港上市热潮。”
展望未来,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新上市机制将有助创新领域的新一代公司接通资本市场,预计首批以新机制申请上市的公司在年内上市。此外,随着中国疫情政策的开放,经济逐渐复苏,叠加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A股IPO活动将维持高位,而香港IPO市场有望逐步回暖。
毕马威中国新经济市场及生命科学主管合伙人朱雅仪女士称,正如18A带来了生物科技融资生态系统一样,相信特转科技上市制度及特转科技融资生态系统将可多元拓展香港资本市场,并为发行人和投资者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市场环境。毕马威同时指出,将国际公司纳入沪港通及深港通计划的范围,未来也有助于吸引国际公司来港上市。预计新股市场的动力将受惠于两地全面通关和其他经济刺激和改革方案,在5月和6月得到增强。
德勤资本市场服务部预测,香港在2023年将会录得110只新股融资大约2,300亿港元。德勤表示,由于预期美国加息将会于今年第二季终止,资金将会重新调整投资策略到如中国等在亚洲区内高增长区域中,香港新股市场的表现将会于今年下半年变得精彩。中央政府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相信会推动科技行业更蓬勃发展、企业上市及分拆上市。随着在港上市的大型海外公司被纳入股票互联互通,更多国际公司将会开始考虑到香港上市。此外还预计有些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将于下半年公布并购交易,引发市场瞩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