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上证指数在3000点上下徘徊,公募基金产品净值也有明显回调。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4.35%,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20.24%,回调幅度进一步扩大。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已经下场“抄底”,通过大手笔自购以真金白银为市场注入信心。自10月17日以来,易方达、博时基金、鹏华基金等近20家公募基金公司相继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近16亿元。数据显示,今年年内已经有超过百家基金公司参与自购,合计自购金额超过60亿元。
自购潮的背后是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市场人士表示,在大盘见底阶段,基金公司自购更为频繁。展望四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的确定性有望阶段性增强,全球流动性偏紧的环境有望阶段性缓解,当前权益风险溢价水平高于历史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正逐步显现。
公募基金公司“扎堆”自购
10月17日,易方达、国泰君安资管、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等13家机构发布自购公告,合计自购金额达11.5亿元。其中,易方达自购金额最高,达1.5亿元。国泰君安资管自购金额为1.1亿元,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等也分别自购1亿元。
10月18日、19日,更多公募基金以及券商资管跟进。10月18日,博时基金、鹏华基金、睿远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兴全基金、交银施罗德、银华基金共7家基金公司也发布了自购公告,单日累计自购达4.8亿元。10月19日,中融基金、永赢基金、瑞达基金宣布自购旗下基金,招商证券资管、兴证证券资管宣布自购旗下资产管理计划。
从自购类型来看,绝大多数机构均自购旗下偏股混合型基金或权益类基金,部分涉及FOF(基金中基金),部分机构一并公布了拟自购的具体基金,如南方基金拟自购南方比较优势混合3000万元,南方新兴产业混合2000万元,南方景气楚荟3个月持有期混合5000万元,合计出资1亿元;汇添富基金拟自购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型5000万元、汇添富优势精选5000万元,合计1亿元。
从持有期来看,不少基金公司在自购同时表示,将持有自购产品至少1年以上。如鹏华基金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睿远基金公告表示持有时间不少于5年。
A股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逐步显现
对于此次自购,不少基金公司表示,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从历史上来看,公募基金自购行为均发生在A股出现调整的背景下,每年的12月和次年1月是基金公司自购较为频繁的时点。今年春节前后A股市场回调期间,也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开启自购。
实际上,股价低迷时自购,为公募基金公司带来的中长期回报也较为可观。数据显示,在历年自购潮开始时持有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化回报大多都在15%以上。自购规模也在逐年走高。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共有97家基金公司参与自购475次,净申购金额达63.03亿元。而2020年和2019年的净申购金额分别为39.13亿元、28.48亿元。
多家机构表示,A股市场中长期配置价值正逐步显现。汇添富基金表示,当前A股整体估值或已回归合理区间,市场蕴藏着丰富的投资机会,坚定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景顺长城基金在《2022年四季度经济展望及投资策略报告》中表示,从市场估值看,今年市场经历了多轮回调之后,宽基指数估值重回中部偏下区间,市场短期快速调整和风险释放后,权益性价比很高,为市场提供了较好的底部支撑。
“待此次自购完成后,2022年初至今,中欧基金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将累计超过3亿元。”中欧基金表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正涌现出一批优质的中国本土企业、创新的产业升级方向与丰富的价值投资机会。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公募基金公司积极布局各类产品,发挥金融工具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产业与关键领域,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与质量。
权益基金发行逐渐回暖
新发基金也有回暖态势。数据显示,自6月以来,公募基金已经连续4个月单月新发基金数量在100只以上,规模超过千亿份。同时,股票型基金发行也在回暖。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股票型基金发行份额为787.60亿份,远高于二季度的202.64亿份和一季度的216.63亿份;混合型基金第三季度的发行份额803.57亿份,同样远高于二季度的319.11亿份。
另外,10月还出现了市场上久违的爆款产品。10月13日,泉果基金发布公告称,决定提前结束旗下首只公募基金泉果旭源三年持有的募集,募集截止日由原定的10月21日提前至10月14日。泉果基金公告显示,截至10月14日,该基金在募集期内累计有效认购申请金额逾100亿元,已超募集规模上限。基金管理人将采取“末日比例确认”的方式进行部分确认,确认比例为41.03%。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分析称,一方面,在经历了权益指数下跌、市场交投情绪低落的阶段后,投资者看好国内权益类资产,在关键时点积极买入,也是看好后市的一种表现;另一方面,三季度市场回调也为很多计划布局权益类基金的投资者提供了逢低布局的窗口期。中长期看好权益类资产的价值,后续权益类基金发行将随行就市,有望逐步向好。 钟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