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23日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后,住建部等三部门也出手抗疫纾困。
5月24日,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发文,要求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包括企业可缓缴公积金,到期再补交;个人不能正常偿还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可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等三方面措施。
那么,阶段性新政具体有哪些亮点?旨在解决哪些方面问题?专家对此怎么看?
可多取公积金用来付房租
5月24日,住建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实施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支持政策包括三个方面:
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到期后进行补缴。在此期间,缴存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不受缓缴影响。
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不作逾期处理,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
三、各地根据当地房租水平和合理租住面积,可提高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额度,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更好地满足缴存人支付房租的实际需要。
上述支持政策实施时限暂定至2022年12月31日。各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实际,提出具体实施办法,并在支持政策到期后做好向住房公积金常规性政策的衔接过渡。
目前地方上对于住房公积金的政策支持力度比较大,不过更多是体现为公积金贷款的额度增加和贷款首付比例的下调。此次三部门政策从另外角度发挥了住房公积金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此类政策也是一种新的住房金融政策,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完善当前各地的住房金融政策内容,同时直击市场的痛点,发挥了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便民、托底的政策效应。
旨在缓解相关市场主体压力
企业可以缓交公积金政策旨在短期内缓解资金成本压力,在2020年和今年疫情期间,绝大部分城市都针对自身情况出台过类似政策,不过都是地方层面,此次国家层面出台期间也出台过此类政策,首先是此次疫情对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此次是影响力度会大于2020年,更是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那么出台该政策是为了帮助了部分资金压力较大企业渡过难关,更是稳定就业、稳定经济一系列政策之一。
广东省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此次支持政策是贯彻国常会的指示,支持市场主体稳岗。“5.23”国常会提出,做好失业保障、低保和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支持市场主体稳岗。将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扩大到受疫情影响的所有困难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李宇嘉认为,这次疫情持续时间比较长,对线下就业密集的生产生活服务行业冲击非常大,很多企业经营困难,开始裁员。为了稳岗,保住市场主体以缓解就业压力,对包括公积金在内的社会保障缴费实施缓缴。同时,在租房提取公积金方面,政策扶持力度比较大,此次提出提高提取额度,支持缴存人按需提取,主要是为了兜底保障的作用,保护低收入人群。
缓缴包括公积金在内的社保,推迟公积金贷款偿还,提高租房提取公积金等,目的在于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工作岗位,提振市场信心,兜底保住民企、中低收入群体、中小微企业,他们是就业吸纳的主体,提供了80%以上的工作岗位。稳住这些主体,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就业高峰期,今年将有1076万毕业生就业。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市场主体还在,岗位还在,才能把就业群体吸纳进去,共同渡过难关。
住建部表示,公积金阶段性新政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加大住房公积金助企纾困力度,帮助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缴存人共同渡过难关。
专家:建议引导商业银行跟进
事实上,纵观年内各地出台的稳楼市政策,相较于限购、限售,住房公积金政策的调整似乎更加频繁。据中指研究院监测,今年以来,至少已有70城发布了近百条住房公积金调整政策。据不完全统计,仅5月份以来,就有至少31城调整、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从内容上看,普遍聚焦于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
此次《通知》提到,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缴存人,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规定不作逾期处理,不作为逾期记录报送征信部门。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还表示,此次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覆盖面比较广,包括了企业、购房者和租房者,客观上有助于缓解相关市场主体的压力,充分体现了公积金纾困的政策导向。其次,当前住房公积金政策优化有较大的空间,无论是从企业还是居民家庭,无论是购房还是租房,都可以有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研究总监陆骑麟表示,该政策是在企业缓交公积金的基础上对个人缓还公积金的一项配套政策,有利于全额公积金贷款的购房者缓解企业缓交公积金而导致个人还贷压力,主要是针对部分房价较低并且公积金贷款额度相对较大的城市。不过高房价城市个人还贷压力受疫情影响会更大,这部分城市购房者多是以商业贷款为主,公积金贷款为辅的组合贷款,商业贷款是每月还贷额度的绝大部分,因此该政策对这部购房者的利好作用不大,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更多的政策,如商业银行对受疫情影响的购房者短期无法还贷不作逾期处理,那么更能够缓解受疫情影响的购房人群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