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向往;流通则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8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积极贡献商务力量奋力助推全面小康”发布会上,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了当前消费和流通领域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商务部在推动消费升级和完善流通网络方面的具体举措。
顺应消费形势做好三项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结构看,中国的消费升级步伐都不断加快。王文涛介绍,从规模上看,2012年-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6万亿元增长到39.2万亿元,年均增长8.4%,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从结构来看,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如每百户居民拥有彩电121台、冰箱102台、手机254部。此外,去年服务消费受影响最大,但占比仍达到50.1%,数字、文化、旅游、健康等各种消费热点层出不穷,消费的新业态、新模式也在创新。
“商务部下一步要顺应消费形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王文涛表示,一是提升传统消费能级。如推动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特别是扩大二手车流通,促进消费的梯次消费、循环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家电家具循环利用、以旧换新;支持餐饮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老字号进行传承创新、品牌消费。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包括智慧商店、无接触配送、到家服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同时鼓励传统流通企业打造一些新的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消费场景。
三是搭建消费升级平台。如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现已有5座城市正在推进此项工作;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发展特色商圈和特色街区;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推出促消费政策措施,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推动“以节兴市、以节兴商、以节聚势”,更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提升、能级提升。
补短板强弱项完善流通网络
王文涛认为,中国流通行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国际化、标准化、智慧化、集约化、信息化方面迈出了很大步伐,有些方面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仍然偏高。王文涛介绍,下一步商务部将以问题为导向,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导向,在四方面发力:
一是农村方面,推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以“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推动农村商业体系建设,以市场化手段鼓励和推动“三个下沉”,即企业的供应链下沉、物流下沉、商品和服务下沉。
二是城市方面,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商圈、步行街和特色街区,特别要延伸到“最后一公里”,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包括加快建设菜市场、便利店、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加快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便利消费,推进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等。
三是完善商贸流通设施。中国肉类冷链流通率只有30%,果蔬不到20%,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要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
四是加强应急保供。做好预警预测,及时、快速、准确地反映物资保障供应情况,确保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基本保障能够得到满足。(记者 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