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的工作部署以及国务院关于降低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的工作要求,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推出降费措施,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让利。
降费让利给小微企业和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好处?如何确保金融机构降费政策落地见效?降费后金融服务是否能得到保障?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在7月8日举行的“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有关情况”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进行了回应。
去年减费让利3568亿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及时出台金融支持政策,推动金融系统加大减费让利力度。这些政策给实体经济和老百姓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好处。
范一飞介绍说,2020年,银行业减费让利3568亿元,较2019年增加40%,与降低利率、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相配合,完成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1.5万亿元的目标。支付行业各方优化支付服务供给,采取减免商户手续费等措施,向实体经济让利超过百亿元。
“去年减费让利的举措取得很好的实效,我们今年还会继续采取这样的举措。”范一飞说。例如,在贷款方面,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进行了一些改革,下一步准备实行“两轨合一轨”的改革方法。存款方面也加强了利率监管,引导存款期限结构合理化,降低银行负债成本。同时,支付方面进一步降低收费。总的来看,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今年前5个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64%,同比下降0.18个百分点。5月份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利率4.93%,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
减费让利不仅让实体经济受益,对消费的提质增效也带来好处。温信祥表示,这次推出的支付手续费、跨行ATM取现手续费降费措施,预计每年会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240亿元。直接作用就是小微企业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加了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以后,消费也会得到提升。
今年五一假期支付业务数据显示,假期百姓出行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其中旅游出行、餐饮住宿、影视娱乐均呈现较高的涨幅,支付行业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消费扩容提质和假日经济活力释放。根据清算机构银联、网联的数据,在五一假期期间共发生跨机构支付交易122.2亿笔,金额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2.6%和32.3%。
产业链共同降费促落实
移动支付不仅方便,还相对便宜,已成为中国的名片之一。在去年已经让利超百亿元的情况下,如何落实四部门的5大方面12条减费让利举措呢?
范一飞介绍说,经过调研并听取意见,本次降费侧重于对老百姓来说使用率比较高、降费诉求强烈的一些支付服务。同时,这次降费面向支付机构、商业银行、清算机构,通过产业链共同降费,来减轻支付行业经营成本的压力。
据了解,为了确保本次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惠及市场主体,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在出台降费措施、指导行业协会发出降费倡议的同时,推出了“一个规范、两套机制、三项加强”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对收费情况进行自查和清理,不得采取先升后降、转嫁成本的方式变相提高支付手续费。同时,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建立“小微企业动态识别机制”,健全“费用退还机制”,简化退费办理的手续和流程,确保降费政策应享尽享。此外,通过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加强窗口指导、加强监督管理,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实体。
确保服务水平不降
在降费的同时,人民银行还通过同步降低发卡行、清算机构等成本端收费,来减轻支付服务主体特别是中小支付机构的成本压力。“价格调整以后,将助推支付服务主体转变同质化服务、以价格为单一竞争要素的经营理念,促进在细分领域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支付服务。”范一飞说。
范一飞指出,针对当前支付机构市场集中度较高,部分中小机构生存空间受限等问题,监管部门将完善顶层制度设计,纠正市场垄断不正当行为,逐步形成网络支付等各个场景下行业协调、可持续的定价体系,推动支付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除了做好行业规范,监管部门还加大了监督检查和曝光处罚的力度。郭武平在吹风会上介绍说,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系统地开展了三次银行业检查,包括涉企收费、清理银行乱收费和小微企业融资收费。在检查发现问题之后,银行业主动退费24亿元。同时,先后公布了两批典型案例,第一批是5家银行、6个案例,第二批是5家机构。
郭武平指出,从披露的案例来看,目前存在多个市场主体多头收费的问题。例如,一些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导客引流来收取费用,费率可能占到6%、7%。在有的案例中,银行、大型互联网平台和其他一些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市场主体,联合起来收费高达20%左右。
郭武平强调,减费让利不仅涉及银行业,同时也涉及多方市场主体。下一步既要规范银行收费问题,还要在与融资收费相关的其他市场主体方面,加大规范力度。(本报记者 聂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