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4月11日,货币金融圆桌会议·2023春暨“新时期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闭门研讨会在浙江海宁成功举行。会议由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ZAFT)联合主办,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AIF)承办,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AIF)、浙江求是创新研究院(IOI)和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王洪章,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协会原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江苏苏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金老、嘉兴银行董事长林斌等来自金融管理部门、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IMI联席理事长、上海华瑞银行董事长曹彤为本次会议致辞。IMI联席所长、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主持会议。
曹彤在致词中提到,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综合性的发展体系。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落实货币政策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新时期银行业的发展存在新的机遇。国内方面,以消费和投资为代表的内需领域在疫后有较为明确的复苏路径,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也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力度。国际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高、金融“出海”渠道建设日益完善,中国银行业新一轮国际化机遇有望出现。另外,银行业在新时期也面临着全新挑战。例如,我国银行业仍面临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错配、信贷资金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海外宏观政策、国际局势等不可控因素增多。总体而言,新时期的银行业需继续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妥善处理好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林斌以“顺势进取 守正创新 践行科创金融转型发展之路”为题作交流发言、经验分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嘉兴银行近年来,在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剧烈变化、中小银行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上下同欲、齐心协力取得逆势增长的亮眼成绩,分析了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嘉兴银行如何坚定科创转型决心,有序推进各项转型基础工作的“心路历程”。交流中,林斌围绕嘉兴银行如何高质量推进“科创金融特色银行”转型这一主题,从目标、基础、路径三方面加以解析,并提出“一二三四”发展理念:一是实现金融科创“风险收益平衡”;二是创新推广认股选择权和延期付息两大创新产品;三是畅通银政、银园、银创三条科创企业直达渠道;四是构建“组织体系、人才体系、风控体系、考核体系”四项转型保障,为科创金融专业才人营造想做、敢做、善做的干事氛围。
杨再平在主题演讲中从下降趋势、国际比较和积极适应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银行业须积极适应低息差生存”,并引用了大量数据和图表证实了这一观点。国际比较资料显示出两个趋势:一是发达国家利差较窄;二是大银行利差、息差和银行的规模成反比。由此判断:随着金融市场的成熟化,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可能未来2%以下到1.5%的区间、甚至1.5%左右才是银行业生存的空间,银行业要围绕这个空间积极适应。此外他提出了“积极适应九策”:一是巩固主收(即息差收入);二是适配多样;三是定价管理;四是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过程中要注意逆向选择风险管理、缺口管理和久期管理;五是数字金融,有助于缩小获客成本和管控风险;六是适度竞争;七是自律协调;八是正实利率,关注正实际利率不能低,并使金融和正实际利率深化匹配;九是扩大中收,关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中间业务发展。
黄金老以“关于发展科创金融业务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金融的作用举足轻重。新型举国体制,要尊重市场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借鉴我国台湾IC产业的发展之路,要吸引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提供更好的股权激励。资本市场不仅为科创企业提供了资金,更是形成了企业和企业家持续产生的机制。我国的数字经济之所以大幅度甩开日本,重要原因在于中概股市场发达,而日概股市场狭窄。在2015年到2018年期间,银行资金通过大资管进入资本市场,客观上造就了股权投资市场的繁荣。银行业在科创金融方面也是主体,科创企业的很多资金来自于银行体系。江苏是我国的创新大省,涌现出7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但目前主要是缺股本资金支持,通过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试点,让银行信贷资金有管理、有秩序地流入股权市场,将会对科创企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赵锡军以“从金融科技到数字化转型——对商业银行模式的思考”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到,银行金融科技的开发和数字化转型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022年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资金和人才两方面的投入规模巨大,这其中既有经济发展的因素,又是内外部竞争的结果。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在实务、市场推进、技术进步方面发展迅速,但在理论的提升和学术研究方面较为落后。从各家银行的金融科技的实践来看,主要集中于硬件建设、平台建设、数据和系统开发等几个方面并逐步取得成效,而近期人工智能金融行业通用模型的研发将赋能各类金融机构、金融业务融为一体,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银行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重塑,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银行能否长期负担当前金融科技领域大量且持续性的资金投入、银行间在研发领域的大量同质性投入是否必要等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思考与解决。
周道许以“做好金融安全,加强金融合规”为题发表演讲。他从金融安全视角介绍了金融合规,并对做好金融合规提出了两点建议。他指出,过去讨论金融安全时存在“窄目光”和“短目光”两个突出问题,金融安全建设要“内外兼修”;既要提高体制改革进程中金融市场的制度规定和制度执行水平,又要提升全球化背景下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国家核心金融权益的能力。面向未来,既要做到国内合规,也要做到国际合规。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要明确合规建设责任人及其职权,明确合规管理体系各环节人员的产生办法、职责和工作保障机制,加强各部门各层级间合规信息的互联互通。对于中小微企业而言,要专注应对业务开展的关键合规风险点,开展专项合规计划,建立对应的专门性合规管理体系,确立具体负责的管理小组,制定合规章程和管理手册,形成专项合规风险预防体系、识别体系和应对机制。
圆桌研讨环节,澳新银行大中华区原总裁、澳新银行中国原CEO、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原行长黄晓光,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原副行长、花旗财资与贸易金融部中国区原总经理裴奕根,中拉合作基金原首席风险官范希文,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贝克资本董事长张克,北京科蓝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CEO许永振,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母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孙金刚,嘉兴银行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赟皞,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秘书长刘毅,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学术副院长(兼)钱美君、副教授阎淬、副教授戴新竹、助理教授邵辉、助理教授李渊琦以及王化博士等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发表了精彩观点。
据悉,“货币金融圆桌会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创设的高层次季度论坛,力邀国内外著名金融专家,纵论货币金融改革与发展之路,以期为中国国际金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见之策。目前该论坛已成为货币金融领域重要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在金融理论界与实务界均享有盛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