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持续复苏但势头趋缓,预计全年增长率为5.9%,比7月份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同时警告全球通货膨胀上行风险加剧,通胀前景存在巨大不确定性。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反复、全球供应链陷入梗阻、能源危机愈演愈烈、通货膨胀在多国抬头……多重风险挑战下,全球经济复苏步履蹒跚。
多重风险交织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贸易投资受到严重冲击,一度出现供应链断裂的情况,从目前情况看,德尔塔毒株的危害性和传染性都比较大,而外界对后期能否研发出高有效性的药物来遏制这一毒株传染蔓延充满不确定,这是导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的主要因素。
“目前各国疫苗接种的针剂不一致,效果不一致,使得部分国家之间的人员流通受阻,还有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间疫苗接种率高低差异等,也是影响全球经济增速下调的重要因素。”赵蓓文分析,另外,由疫情影响所导致的生产、贸易的变化,商品流通遇到的困难,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受到的阻碍,美国量化宽松导致的高通货膨胀等,亦会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拖累。
在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艾伦·巴奈特看来,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发达经济体与其他地区之间持续的分化。到明年年底,全球经济仍将比疫情大流行前的趋势产出低3%左右。届时,发达经济体和中国经济将基本恢复到疫情大流行前的趋势,但是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即使到2024年仍将比疫情大流行前的趋势低5%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通胀压力上升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充满不确定性。受疫情反复影响,全球大多数国家依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普遍上升,其中美国通胀压力尤为突出。美国9月CPI年率升至5.40%,核心CPI年率与前值4%持平,显著高于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最近释放了即将开始削减量宽的信号,外界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11月宣布缩减购债。
业内人士认为,在此背景下,一旦美国货币政策开始转向,全球金融环境可能大幅收紧,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或将面临疫情反弹、融资成本上升、资本外流等多重冲击,经济复苏势必受挫。
合作才是硬道理
报告认为,各经济体有必要加强合作,在多边框架下加快疫苗生产和分配,并通过多边努力确保受限制经济体获得充足流动性,保证全球经济渡过疫情难关并实现可持续增长。
赵蓓文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已经成为地球村,任何一个地方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其他国家。尤其在疫情之下,世界经济增长下滑、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等一系列变化,通过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渠道都会对地球村中的每一个国家产生影响。
自疫情重击全球经济以来,中国一直为全球经济从谷底反弹直至复苏贡献力量,并且在全球抗疫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等方面的贡献得到国际社会一致肯定。
最新出炉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达9.8%,虽然受全球经济复苏势头减弱、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但恢复态势持续不变。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下,特别是在推进制度型开放以及全国各行各业的努力下,中国能够稳住经济基本盘,持续为全球经济贡献力量。”赵蓓文如是说。(记者 白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