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产品视角下寿险发展的长期逻辑
健康险(医疗险)的逻辑在于卫生总费用快速增加、DRG与DIP支付改革对医保的控费利好商保,医疗险核心要解决的是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问题。
1、卫生总费用近年来快速上升,快于GDP增速,占GDP比例从2013年5.4%增长至占2020年7.12%。商业保险机构对于解决卫生总费用快速增加的难题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在医疗费用支付和控费方面。但目前商业健康险补充保障力度不足,截至2020年,健康险的赔付金额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仅为4%,占个人卫生支出比例为12.6%。对标主要发达市场,商业健康险赔付占卫生总费用比例最少为10%是较为合理的水平。假设未来10年卫生总费用支出复合增长为10%(2019、2020年同比增速为10%左右),商业健康险赔付占比10%,那么健康险赔付未来10年复合增速将达20%。相应地,预计医疗险保费复合增速有望达20%。
2、医保基金面临较大的收支压力,医保改革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导致缺乏社保支付的先进医疗资源外溢,需要医保外的支付方来对新药品、新医疗器械和新诊疗方法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支出进行保障。
3、社保"广覆盖、保基本" 体系之外商业保险发展空间大。惠民保是在商业属性本质下承担社会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医保提升在大额医疗费用部分的保障,而保障目录外合理医疗费用,解决多元化、个性化医疗保障需求是商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目前商业医疗险的主流模式下,还未构成有效支付方改善医疗供需,在医疗体系中话语权有限。
4、惠民保与百万医疗有一定的重但替代作用有限。当前惠民保覆盖面快速提升,产品亦在不断升级发展过程中,从2021年新上线的项目来看,"目录内住院+目录外住院+特药"的产品责任已逐步成为主流,部分产品免赔额降低,这也说明与百万医疗险重合度进一步提高。且部分地区对于惠民保产品"低门槛、低价格、高保障"的夸张宣传,短期来看,对目前的百万医疗产品的冲击较大,百万医疗险需寻求差异化发展之路。
5、商业医疗险的破局之策包括∶
1)明确定位,定位于提高先进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支付的有效性,即整合先进的医疗资源、帮助客户触达先进的医疗资源、作为先进医疗资源的重要支付方。
2)医疗险产品的供给需更加丰富,我们判断未来长期医疗险、中高端医疗险将是商业医疗险重要的发展方向,具体产品创新包括∶扩大可保人群,带病体、老年人可纳入保障范畴,形成标准体产品和垂直人群产品矩阵。针对不同人群进行产品细分,针对特定疗法、人群,开发特色健康险产品。增加产品分层,丰富保障责任向公立医院特需、私立医院扩展的中高端医疗险。
3)深度的产业融合,保险公司从"被动理赔"向"全流程健康管理"转变,逐步参与医疗控费。
** 兼具保障和储蓄功能的重疾险和终身寿险具有可选消费性质,受益于经济向好、居民收入预期提升。
** 受益于居民资产配置向金融资产转移,具有"刚兑"、长期性的理财险(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等)迎来发展机遇。
二、代理人渠道"去产能"
今年以来代理人规模大幅下滑,同时招募困难,主要由于代理人的能力和圈层与客户对于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不匹配。随着80、90后逐步成为保险购买的主力客群,目受互联网上保险知识的普及,客户认知和需求发生演进,客户对干专业化的服务景求提升,但代理人专业水平未随之升级,使得保险产品,尤其是复杂的健康险销售难度加大。因此,行业需要高豪质、高学历的代理人来匹配当前的客户需求。但代理人的收入无吸引力导致代理人脱落加剧且招募困难。
目前我国的人身险行业T正经历"去产能"调整期,即海汰"落后产能",包括两方面∶一是,不符合监管规范的销售行为和组织行为在加速出清。二是,不能满足"从1张到多张保单"时代要求的产能在加速出清。我们预计,今年以来前4家寿险公司代理人规模净流出超100万,但各公司代理人活动率仍不断下降,可见目前代理人队伍中还存在需淘汰的低产能代理人,代理人队伍的调整预计还将继续。
扩大及巩固绩优代理人规模是主要保险公司队伍转型的方面。在保险公司队伍大规模下滑的过程中,绩优队伍的产能和规模基本保持稳定。因此理人转型的关健在于打造多层次的绩优销售队伍,扩大及巩固主层优理人,稳住保费大盘。同时探索建立高端绩优代理人,面向高端客户。
当前保险公司低素质代理人流出的规模>高质量代理人增加的规模,短期代理人队伍的调整预计还将继续。我们判断,寿险行业代理人"去产能"还要经历1-2年时间。代理人数量的企稳,将是负债端拐点明确的信号。
三、保险公司服务生态布局
** 获取产业资源,延展产业链,进行"保险+服务"布局是大型公司相对于中小公司的独特优势,未来有望形成以服务驱动销售的模式,将是大型公司的重要竞争壁垒。
**泰康在产业布局方面领先于其他公司,是基他公司的学习标杆。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即围绕客户为中心。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全生命周期、宽服务领域、面向中产及以上的客户的服务生态圈。相较于过去产品供给,将产品与服务进行深度的融合,或者以服务先导的模式,对于害户核心关切的与保险相关的服务需求点更深入的粮准把握。未来生态圈的营造将会成为客户需求转换以及客户需求经营核心的模式和场景的来源。
建立服务生态圈需要∶1)完整的体系化运营;2)有足够的资源配量;3)有一批专业人才。
当前,平安、太保、友邦中国等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的服务产业链布局以养老和医疗服务为主。
四、投资建议
寿险负债端的至暗时刻或将过去,保险需求的长期空间,我们依然看好。负债端的数据拐点预期将发生在明年3月。
资产端有好转,地产风险与利率两大因素均在向好。刘鹤近日表示"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个别问题,但风险总体可控,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整体态势不会改变"。宽信用背景下,量加海外因素,利率或将摆脱前期的下行局面。
截至11月3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A股2021PEV分别为0.69、0.63、0.53、0.45倍,友邦保险、中国太平H股2021PEV分别为1.87倍、0.19倍,分别处于历史估值分位的2%、1%、2%、0%、64%、1%。当前估值已充分反映负债端悲观预期,资产端利好叠加估值切换,有望驱动Q4保险股行情。对友邦和太保而言,我们预计走出低谷的时间将先于行业。重点推荐友邦保险、中国太保。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波动;长端利率下降超预期;保险公司负债端改善慢于预期。
本文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文中观点不代表智通财经观点;智通财经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