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言:政策的变化是行业发展的变量之一,2021年快递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超出了历史上任一时期。快递行业的价格走势、竞争格局、发展逻辑会受政策哪些影响?本篇报告,我们深度解读首部快递地方法《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因其条例明确、范围广泛、改革超前,对预判行业发展趋势有较大参考意义。
解读一:鼓励电商平台提供差异化快递选择,包邮制度改进可期,影响快递底层逻辑。国内电商形成了包邮的传统,本次条例有望推动快递选择权回归消费者,并影响快递行业发展逻辑:1)对于消费者,快递费用敏感度低,同时对服务有差异化需求,有望倒逼快递企业推进产品分层。2)对于快递企业,产品力将成为主要竞争导向,优质快递企业将脱颖而出,对行业单纯低价竞争也将起到遏制作用,行业格局的演进或将转为服务与产品导向,龙头仍具备明显优势。
我们对比了Amazon(AMZN.US)、Lazada等海外电商平台,消费者在购物时均可按需选择不同的期望时效、配送价格,但具体由哪家快递公司执行,仍由平台或商家选择适配的快递企业。我们认为国内快递包邮制度的改进有望循序渐进,首先在产品分层选择上做出突破。1)对通达系而言,过去单一的同质化低价竞争或许迎合电商卖家降本的需求,但未来企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是降本增效以及提升多层次服务能力:在同质产品下,是否具备性价比;在同等价格下,能否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 2)对顺丰(002352.SZ)而言,已经建立的品牌口碑与多维产品矩阵树立了先发优势,有望承接新增电商溢出需求,市场份额有望获得提升,企业发展重点应关注产能储备与成本管控。
解读二:企业不得低于成本价格提供服务,价格企稳明确。政策层面高度关注快递低价恶性竞争,遏制行业因产品同质化、资本推动引发的价格战。近两个月,行业平均单价与各主要快递企业单票收入企稳回暖。价格竞争客观上是市场行为,对供给出清起到加速作用;但在政策强监管背景下、稳定发展诉求下、服务分层的推动下,行业难以再回到低价竞争的模式中去。
解读三:制定最低派送费指引标准,稳定快递员与行业价格。快递员派费稳定有助于快递企业保持网络稳定,对终端揽件价格也起到托底稳定作用。条例中提到,建立最低派费动态调整机制,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成本上升、服务升级,派费仍有可能继续上涨,而派费上涨最终将由快递企业或终端消费者/商家承担。
解读四:上门投递受重视,末端交付场景将重构。条例要求末端投递需按消费者要求执行,处罚未按要求上门投递的情形。本质上还是重视消费者快递选择权。根据BCG统计数据,我国快递上门投递比例约40%,若未来上门投递比例增加,则对快递员派送效率、企业成本产生负面影响,我们预计约34%快递员的派送效率受到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快递服务体验将会优化,同时成本上升也可能转嫁至需求方。
值得关注的是,快递柜寄递需求仍普遍存在,消费者对快递末端设施接受度高。在未来的快递末端交付场景中,将会形成多种付费-服务场景,消费者将会为不同的交付方式,支付相应的费用,比如送货上门支付稍高的派费,需要入站入柜的支付相对较低的费用,进一步推进快递的服务与产品分层。
解读五:鼓励末端服务设施建设,快递柜产业链有望经营改善。条例鼓励公共区域快递柜建设、对快递柜收费合法化。我们测算2019年快递柜存量规模约40万组,随着主要运营商自身调整结束,以及快递企业加速布局,我们预测2025年行业需求将达到200万组。当前快递柜运营龙头为丰巢,市场份额接近70%,重点关注其运营改善。此外,建议关注菜鸟驿站、智莱科技(快递柜制造商)。
解读六:关注快递员权益,落实社保等保障政策。条例要求快递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在平台经济中灵活用工现象较为普遍,大量快递员并未与上市公司形成劳动关系,参照美团、滴滴的经验,快递企业除了要求劳务公司、加盟商规范快递员的社保缴纳外,也可以创新建立多种保障制度。随着从业人员劳动保障的加强,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将面临成本增加的挑战,加速出清落后企业。
总结与展望:本次《条例》是快递政策史上的一次开创性尝试,我们据此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判:1)快递员的权益保障是重中之重,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将面临成本增加的挑战。2)包邮政策松动,服务将成为新的竞争要素,行业格局的演进或将转为服务与产品导向。对于通达系龙头和顺丰,均存在新机遇。3)行业最惨烈的价格竞争结束,企业利润将修复,未来行业价格的走势,有望因派费提升、产品分层带动。4)在未来的快递末端交付场景中,将会形成多种付费-服务场景,对行业产品分层继续推动。快递柜产业链受政策支持,运营改善可期。
投资建议:在当前强监管背景下,基本可以判断快递行业价格的底部已经出现,尤其是头部企业策略已经转向,更多关注利润、服务质量,预计2022年头部各家业绩将迎来显著改善。A股重点推荐顺丰控股(002352.SZ)(下半年迎来基本面拐点)、圆通速递(600233.SH)(改善空间大)、韵达股份(002120.SZ)(改善确定性高)、美股看好中通快递(ZTO.US)。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电商包邮政策改进不及预期;行业价格竞争缓解不及预期;快递派费上涨不及预期;快递产品分层推进不及预期;快递柜需求空间测算误差。
01前言
2021年,快递行业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超出了历史上任一时期。结合快递产业发展阶段和国情,我们认为监管强化有其时代必然性:快递行业近两年经历了持续的价格竞争、疫情干扰,快递产业链利润受到大幅挤压;当前全国每日快递量达到3亿件、各快递品牌一级加盟商超3万余家、快递员人数300万以上,牵涉面广,维护正常经营秩序势在必行。此外,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质量、差异化需求也逐渐提升。
政策的变化是行业发展的变量之一,快递行业的价格走势、竞争格局、发展逻辑会受到哪些影响?本篇报告,我们聚焦最新推出的首部快递地方法《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因其条例明确、范围广泛、改革超前,我们重点从六大角度解读,判断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02首部快递地方法出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快递政策层持续出台,呵护行业良性发展,政策基调从“稳”到“好”,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2021年3月,作为行业风向标的义乌地区,从维护行业稳定的角度出发,率先以快递协会名义发布了《关于维护行业平稳有序,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4月义乌邮管局进一步对当地快递价格进行规范;7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重点打击“以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的行为,同月,国家邮政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
9月份,浙江省人大审议通过《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更是以地方法的形式,将政策监管推向新高度,确立了多项行业发展准则,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浙江快递业促进条例》创新提出多项监管条例,在消费者快递选择、快递员保障、价格监管、末端派送、服务质量等多方面做出细致规定。此前,国内快递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2015)、《快递暂行条例》(2018),而宏观政策背景以及快递行业自身近几年变化巨大,因此,本次《浙江快递业促进条例》与时俱进,做出了大量细化规范,据我们统计,《条例》新增21项条目、完善扩充27项条目,内容覆盖了消费者快递选择、快递员保障、价格监管、末端派送、服务质量等行业重点问题,涉及面广,可参考性强,可执行度高。我们认为本次《条例》具有象征意义,有望在浙江试点后进一步完善推广。
03解读一:鼓励电商提供差异化快递选择,包邮制度改进可期
条例第三十条: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在销售商品的页面标明提供快递服务的企业。鼓励电子商务经营者在快递经营企业、快件包装、定时派送、投递方式等方面为收件人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快递服务选择。
3.1. 包邮制度改进的尝试,快递底层逻辑的变化
国内电商形成了包邮的传统,电商平台、商家、快递企业深度绑定。2006年开始,淘宝平台逐渐出现包邮产品,随后江浙沪包邮区开始成形,发展至今,电商购物中的大部分商品已实现全国包邮。包邮制度的存在将电商平台、卖家、快递企业深度绑定:1)电商平台希望保障稳定的快递体验,以京东为例的电商平台自建物流、而淘宝、拼多多则强化和快递品牌的合作关系;2)商家将快递费用作为自身成本,倾向于选择少量几个快递品牌合作,降低风险同时以规模效应压低发件成本;3)快递企业以争抢电商大客户为主要导向,提升市场份额和产能利用率,诱发快递企业间低价竞争。
本次《条例》并不是第一次对包邮制度进行改变尝试,在今年八部门推出的《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引导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加强系统对接,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同时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落实商品定价与快递服务定价相分离的要求,使消费者可以根据企业服务能力、商业信誉和快递价格等选择快递服务。”
包邮制度改进,本质上是快递服务选择权是否该回归消费者?可行性有多大?影响有多大?
(1)对于消费者,应当享有快递服务选择权,我们认为消费者对快递费用敏感性低,同时对服务有差异化需求,有望倒逼快递企业服务升级。
我们测算当前淘宝、拼多多(PDD.US)、快手(01024)、抖音电商平均客单价为110、101、45、43.5元,假设消费者愿意承担商品价格10%的快递费用,则可接受4-11元的快递费用。在真实消费场景中,消费者会在快递品牌、价格、服务等多方面进行考量,我们认为在高单价商品情景下,消费者对快递价格敏感度更低,更倾向于选择个性化快递服务,那么有能力提供优质服务、不同时效的快递企业将容易获得客户青睐。
(2)对于电商卖家,快递包邮取消有利有弊,以低客单价为主的商家丧失原有的一口价优势(过去利润部分来自于压低快递费用),同时在实操层面需对接多家快递服务商,对运维能力强的商家是一种机遇。
对于电商平台商家,快递量大且频次固定,商家往往能获得低价快递费,同时快递费用为经营成本之一,商家倾向于将快递费用与商品毛利进行对比。1、对大部分商家而言,包邮取消后,快递费用将由消费者支付,商家不再承担该部分成本,未来的经营竞争主要在商品本身;2、在一些特定情境下,例如“五块钱发全国”的低价包邮小商品,原本具有一口价优势,未来则有可能出现快递费用大于商品价格的情况,不利于商品销售;3、大部分商家原先只需对接2-3家快递服务商,未来可能需要全品牌对接,对运维能力强的商家是一种机遇。
(3)对于快递企业,我们认为未来的电商购物趋势是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的快递选择,优质快递企业将脱颖而出,对行业单纯低价竞争也将起到遏制作用,行业格局的演进或将转为服务与产品导向。
对通达系而言,过去单一的同质化低价竞争或许迎合电商卖家降本的需求,但未必符合消费者需求。在包邮政策变化后,快递企业的发展重点应该是降本增效以及提升多层次服务能力:在同质产品下,是否具备性价比;在同等价格下,能否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未来行业格局的演进将有望转向服务与产品导向,龙头仍具备明显优势。
对顺丰而言,已经建立的品牌口碑与多维产品矩阵树立了先发优势,有望承接新增电商溢出需求,市场份额有望获得提升,企业发展重点应该是产能储备与成本管控。
3.2. 海外电商购物,快递品牌选择权在平台或商家
参考海外主流电商平台,消费者可选择不同的配送时效、快递价格,但快递品牌选择权仍在电商平台或商家。我们选取美国地区Amazon、新加坡地区Lazada进行研究,消费者在这两家电商平台购物时均可根据时效要求、配送价格进行物流服务选择,这些个性化选项领先国内;但具体由哪家快递公司服务,均由平台或商家选择适配的快递企业,与国内现状一致。
(1)Amazon
美国亚马逊平台商品配送有三种方式:FBA(Fulfillment by Amazon)、SFP(Seller Fulfilled Prime)、FBM(Fulfillment by Merchant)。其中FBA商品类似京东自营商品,需由商家预先发送至亚马逊仓库,由亚马逊提供拣货、运输等环节,商家无需对末端配送负责,但需承担一定备货仓储支出;SFP商品由商家负责全程货物运输,商家需提供prime配送(次日达)选项,此类商品可卖向prime会员,需要较强供应链能力;FBM即为商家自行配送,商家负责全程货物运输,自行提供时效选择,无仓储要求。
消费者于美国亚马逊购物可灵活选择差异化时效快递,无法选择具体快递品牌。FBA商品提供多种配送选择:对满25美元包邮承诺时效5-8日;标准及快速配送时效有所优化但需承担部分运费;prime会员价格为119美元/年,承诺时效两日达,适用于消费频次高或对亚马逊流媒体、电子书等资源有需求的消费者。SFP商品提供的时效选择与FBA商品基本一致,对消费者来说购买体验相同。FBM商品同样可选择送达时间,但与亚马逊配送相比,通常时效慢且价格高。针对三种模式,消费者均可根据消费频次、时效需求、运费接受度等因素综合考量,灵活选择配送方式,但均无法选择具体快递品牌。
亚马逊配送主要通过自营物流及第三方合作平台,至2020年已自营配送67%商品。亚马逊平台商品主要通过自营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根据供应链咨询企业MWPVL数据,亚马逊自营配送比例由2019年的50%上升至2020年7月的67%,并预测2023年自营配送比例达到85%。根据Pitney Bowes年度运输指数,亚马逊配送包裹2020年达到42亿件,同比增长127%,已超过联邦快递居于美国第三。第三方合作物流企业包括UPS、FedEx等。
(2)Lazada
消费者于Lazada购物时拥有更多差异化选择,但也无法选择物流商。参考新加坡地区Lazada,物流服务包括上门提货、寄送邮件、标准配送、时效配送等选择,其中上门提货及寄送邮件为免费配送。与亚马逊相比,Lazada针对商品大小、收派距离提供更多配送选择,消费者选择更加灵活,但同样无法选择提供服务的物流商。
Lazada平台商品通过自有物流体系(LEX)或第三方物流平台运输,卖家可自主选择。买家下单后,卖家可在后台选择lazada自有物流体系LEX代为运输或所在地区的3PL合作方完成履约。选择LEX时系统会根据邮寄目的地产生相应的运费价格,选择第三方平台时卖家直接在后台添加物流服务商具体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运费需卖家单独与服务商协调。Lazada平台在东南亚地区合作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包括:GD express、Ninja Van、极兔速递、Sky Net、The Lorry和各国邮政等。
04解读二:企业不得低于成本价格提供服务,价格企稳明确
条例第三十六条:快递经营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低于成本价格提供快递服务。
行业价格底部确认,在政策指引以及旺季效应下,行业价格有望持续回暖。从4月义乌地区整治低价竞争开始,行业价格逐步进入企稳通道。我们观察8月快递行业均单价9.34元,同比下降7.1%,降幅较7月缩窄4.1pts,环比7月提升1%,价格底部基本确认。头部上市企业中,7月韵达实现2020年来首次同比转正,8月圆通单价实现2019年以来的首次同比转正,进一步验证价格回暖趋势。随着全行业政策的托底以及旺季效应,价格有望持续回暖。
10月多家快递企业在上海提出规范市场服务价格,预计价格难重回恶性竞争。9月28日,中通、圆通、申通、极兔等快递企业发布《关于规范快递市场服务价格的通知》,10月起针对上海区域开展规范快递市场服务价格的工作。本次调价与以往旺季涨价形式不同,《通知》中重点提出对低于实际运作成本的快递价格进行规范,更加强调对价格竞争的规范引导作用。
05解读三:制定最低派送费指引标准,稳定快递员与行业价格
条例第四十二条:设区的市邮政管理机构应当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根据当地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结合快件收派人员正常劳动时间内平均派送数量、劳动强度等因素,制定快件收派人员的单件最低派送费指引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条例第三十一条:电梯设施配套少、上门投递频次多等投递困难、投递效率低的区域,快递经营企业应当提高快件收派人员的平均派费。
通达系快递企业自9月上调派费,落实快递员权益保障。三通一达及百世五家公司均宣布自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费每票上涨0.1元,随着政策层面高度关注快递员的基本权益,快递上市公司上涨派费响应号召。根据通告要求,上涨的派费将直接发到派件业务员,并严令网点必须严格贯彻落实政策,各加盟网点不得随意截留。由于通达系的加盟制架构和结算政策,快递总部对派费起到代收代付的作用,根据我们的调研,9月开始的派费上涨,已经部分传导至终端揽件价格的上涨。
制订最低派费标准有助于网络稳定、价格稳定,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意味着未来随着人工成本上升、服务升级,派费有可能继续上涨,派费上涨或可通过提价传导出去。快递员派费稳定有助于快递公司保持网络稳定,对终端揽件价格也起到托底稳定作用。条例中提到,建立最低派费动态调整机制,我们认为随着人工成本上升、服务升级,派费有可能继续上涨,而派费上涨将由快递企业或终端消费者/商家承担。对消费者来说,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的价格上涨可以接受;对商家而言,若面临快递全行业统一行动,则难以找到其他选项。
06解读四:上门投递受重视,重构末端交付场景
条例第三十一条:快递运单上已注明上门投递要求的,快递经营企业不得将快件投递到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站点;收件人需要上门投递快件的,可以要求寄件人在快递运单上注明。快递运单上未注明上门投递要求的,快递经营企业应当在投递前征求收件人意见;未征求收件人意见直接将快件投递到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站点的,收件人在接到电话或者收到信息后有权要求其重新上门投递。
条例第四十七条:未按快递运单上注明要求上门投递,或者未按收件人电话或者信息回复要求上门投递的,由邮政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我国目前快递上门投递比例约40%。根据2020年BCG《90后快递生活报告》,我国95后消费者使用代收服务(菜鸟驿站代收、快递柜代收、保安室/收发室代收、超市等其他店铺代收)比例高达64%,上门投递比例约36%;其他年龄消费者代收比例均为59%,上门投递比例约41%。综合考虑,我国快递上门投递比例约40%。
条例重视投递上门,限制了部分快递员随意投递入柜的情况,但不可否认的是,快递柜寄递需求普遍存在,消费者对快递末端设施接受度高。根据消费维权新媒体联盟联合各地消协消保委组织共同开展的智能快递柜寄递服务意愿调查,80%以上的消费者有暂存快递的需求,根据艾媒咨询调查显示,67.9%的消费者偏好将快递放置在快递驿站、快递柜、代收点等存放点,只有30.8%的消费者偏好上门配送。
若未来上门投递比例提升,则对快递员派送效率、快递企业成本产生负面影响,根据我们分析,约34%快递员的派送效率受到显著影响;另一方面,快递服务体验将会优化,同时成本也可能转嫁至需求方。根据中国邮政快递报社发布的《2019年全国快递员基层从业现状及从业满意度调查报告》,约66%的快递员每日派送件量在150件以下,约18%的快递员每日派送件量在150-200件,约16%的快递员每日派送件量在200件以上。根据2021年2月圆通公司战略规划部高级总监访谈,若全部上门投递,快递员每日派件上限约为150件,因此我们预计将有34%的快递员投递效率受到显著影响(日均派件150件以上)。另一方面,将末端配送方式选择权交予消费者,有望显著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上门投递所产生的成本增加也有望转移至需求方,带动行业价格上行。
条例第三十一条:电梯设施配套少、上门投递频次多等投递困难、投递效率低的区域,快递经营企业应当提高快件收派人员的平均派费。对于不能上门投递或者上门投递需要另行加收费用的,应当在揽收时事先告知寄件人或者与寄件人达成加收费用协议。
条例第三十二条:收件人要求或者同意投递到智能快递柜的,可以按照约定向收件人收取费用。
2020年丰巢收费曾引发市场对快递柜收费是否合理的争议,争议点之一便是快递柜存储费是否包含在快递费用中,结合当前实践,快递柜入柜费用几乎都由快递员承担(快递员从派费中支出部分,换取派送效率提升),也即纳入了快递费用中。
虽然本次条例并未指明派费、上门投递费用、入柜费的关系,但我们看到两点:一是当前的派费或不能完全覆盖上门投递的成本,二是投递到柜需要支付费用,因此我们展望未来,在快递末端交付场景中,将会形成多种付费-服务场景,消费者将会为不同的交付方式,支付相应的费用,比如送货上门的将支付稍高的快递派费,需要入站入柜的支付相对较低的费用,继续推进快递行业的产品分层与服务升级。
07解读五:鼓励末端服务设施建设,快递柜产业链有望经营改善
条例第十条:鼓励在商业区、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区域,推进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站点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快递经营企业在社区、住宅小区、村庄设置智能快递柜,提供快递末端服务。新建住宅小区或者老旧小区改造,应当同步建设智能快递柜或者预留建设智能快递柜的场地。(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或者给予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快递经营企业建设公益性智能快递柜,为社区、住宅小区、村庄提供快递末端服务。
条例第三十二条:收件人要求或者同意投递到智能快递柜的,可以按照约定向收件人收取费用。
条例推动末端设施基础建设,快递柜需求空间巨大。条例鼓励社区办公区、学校、医院等人员聚集区铺设快递柜及公益性快递柜,对于新建小区或老旧小区改造也应同步设立快递柜。我们测算2019年全国快递柜存量规模约40万组,2018/2019年快递柜行业增量处于较低水平,或与前期运营商资本开支力度较大,放缓采购进行运营优化有关。我们预计随着政策支持,以及主要运营商自身调整结束,测算远期2025年快递柜需求将达到200万组,对应年化增速约31%。
快递柜收费合法化,相关企业经营改善可期。当前快递柜运营龙头为丰巢,2020年丰巢与中邮智递(中邮速递易运营主体)进行股权重组,中邮智递成为丰巢开曼子公司。根据公开披露,2019年丰巢、中邮速递易存量快递柜规模分别为18万组、9.4万组,此次合并后,丰巢份额接近70%,头部企业规模优势进一步强化,同时缓解了市场竞争,降低运营成本。当前丰巢仍处于亏损期,2020年1-9月丰巢亏损8.5亿元,在快递柜收费合法化后,重点关注其运营改善。此外,建议关注菜鸟驿站、快递柜制造商智莱科技。
08解读六:关注快递员权益,落实社保等保障政策
条例第四十条:快递经营企业应当与从业人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快递经营企业在快递业务量高峰时段临时聘用人员的,应当与其订立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 快递经营企业应当通过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形式为临时聘用人员提供工伤保险待遇。
对比四家快递上市公司,总部体系内员工社保缴纳金额基本相当。考虑到2020年快递企业普遍享受社保优惠政策,因此我们分析2019年四家上市快递企业社保缴纳情况:2019年顺丰、韵达、圆通、申通的员工薪酬分别为182.20、8.85、16.59、9.30亿元,当期社保金额分别为14.80、1.07、2.02、1.33亿元。2019年四家公司的社保缴纳额占薪资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1%、12.1%、12.2%、14.3%,公司为每人每月社保缴纳额分别为1074元、1071元、1150元、995元。四家公司每员工每月社保缴纳金额差距较小,整体在1000元左右。
平台经济中劳动者灵活用工普遍,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存在大量外包劳务关系,重点关注这部分员工的社保解决方案。对比美团(03690)、满帮(YMM.US)、滴滴(DIDI.US)三家平台型企业,2020年全部员工人数(骑手、司机)为上市公司披露员工数的137、690、754倍,大部分员工与上市公司主体为劳务外包关系。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为例,就业方式灵活、自由、多变,难以按现行标准确立劳动关系,自平台经济诞生以来,灵活就业形态始终存在社会保障问题。而相关平台公司选择外包劳务可以灵活匹配供需,同时降低人员管理难度。根据权益保障新规要求,需要平台型企业做出实质性举动,积极解决大部分员工的社保问题。
美团、滴滴提供实践方法,为平台内的员工扩大社会保障,总体来看并未大幅增加企业成本。
美团为众包骑手提供3元商业保险,拟试点骑手职业伤害保障。对于众包骑手,美团提供每日3元的商业保险,在骑手佣金中扣除,保险包含身故伤残险、在院治疗费用。2021年9月美团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披露,将试行给外卖骑手配备工伤保险的计划,“骑手职业伤害保障”措施是在现行国家工伤保险制度的大框架下推出的,属于新业态劳动者社保范畴的一次创新性探讨。
滴滴推出司机养老保障产品。根据网约车内参信息,9月宁波、杭州等地滴滴司机收到平台推送关于司机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信息,满足条件的司机可于10月起参与养老保险计划,加入门槛合理(9月份在线时长达到150小时,7月至9月累计服务时长达90小时)。
以美团、滴滴的经验,快递企业除了要求劳务公司、加盟商规范快递员的社保缴纳外,也可以创新建立多种保障制度。随着从业人员劳动保障的加强,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将面临成本增加的挑战,加速出清落后企业。新规实施后快递业劳动保障进一步规范化,对本身规范经营的头部企业影响较小,对中尾部少数不规范企业或造成一定冲击,或将带来市场出清加速,市场集中度提升。同时长远来看,良好的保障制度有利于网络及快递员稳定,提升整体经营效率。
09总结与投资建议
本次《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是快递政策史上的一次开创性尝试,同时也是今年以来,各方面政策持续铺垫后的一次升华,有望在浙江示范后进一步推广,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除了我们文中的六大解读外,条例中还有很多政策导向值得深思。
纵观今年以来的快递行业监管政策,结合我们对行业长期的观察跟踪,归纳出以下四点发展趋势:
1)快递员的权益保障是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所有政策的出发点均围绕广大快递员的基本权益,由此带来最低派费保障、行业价格回暖、社保缴纳规范等一系列连锁反应。随着从业人员劳动保障的加强,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将面临成本增加的挑战,加速出清落后企业。
2)行业最惨烈的价格竞争结束,价格底部确认,企业利润修复;未来行业价格的走势,有望因派费提升、产品分层带动。政策导向坚决遏制行业恶性价格竞争,主要行业龙头竞争策略转向,一段时间内,我们将能观察到快递企业盈利的显著回暖。未来行业价格是否能持续提升,从监管思路中,我们也能看出几种可能性:改变包邮制度,推进产品分层;扩大上门投递,提升派费;建立最低派费动态调整机制。
3)包邮政策松动,服务将成为新的竞争要素,行业格局的演进或将转为服务与产品导向。电商未来或将提供差异化快递选择,将改变电商快递底层发展逻辑,需求由商家转移至C端消费者,优质服务龙头将具备明显优势。对于通达龙头而顺丰而言,均存在新机遇。
4)末端交付场景将重构,快递柜产业链仍受政策支持。上门投递被政策高度关注,本质上还是强调消费者的快递选择权,在未来的快递末端交付场景中,将会形成多种付费-服务场景,消费者将会为不同的交付方式,支付相应的费用,对行业产品分层将会继续推动。此外,政策鼓励公共区域快递柜建设,明确快递柜收费合法化,可关注快递柜产业链的运营改善。
投资建议:在当前强监管背景下,基本可以判断快递行业价格的底部已经出现,惨烈的价格战将告一段落,尤其是头部企业策略已经转向,更多关注利润、服务质量,预计2022年头部各家业绩将迎来显著改善。A股重点推荐顺丰控股(下半年迎来基本面拐点)、圆通速递(改善空间大)、韵达股份(改善确定性高)、美股看好中通快递。
10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电商包邮政策改进不及预期;行业价格竞争缓解不及预期;快递派费上涨不及预期;快递产品分层推进不及预期;快递柜需求空间测算误差。
本文选编自“交运延究”;智通财经编辑:陈筱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