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成立,A股连续30多个交易日成交过万亿等引人注目。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层次结构将更趋于合理,对外开放的步伐会不断加快,投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
场外资金正源源不断进入A股,这是不争的事实。目前连续30多个交易日成交过万亿,这显然不只是存量资金在折腾。其实也没必要去猜是哪路资金进入了A股,7月末M2(广义货币)余额已经超过230万亿元,M1(狭义货币)余额超过62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225万亿元,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特别是楼市资金和理财资金,都可能成为权益类资产投资的强力后备军。
而最近市场出现的一些新变化,也印证了新增资金开始入市,建仓特点显现出明显的“避高就低”特征。
我们看到,虽然目前成交量起来了,但持续大涨的并不是此前的赛道股,也不是什么大消费板块,反而今年上涨幅度很大的题材股纷纷大跌,大消费也在中报业绩不理想的影响下走势低迷。我们知道,每年9、10月份都是题材股炒作的黄金时期,但进入9月份以后,题材股的炒作并不火热,部分低价低估值的蓝筹和周期股走势相当活跃,即便是题材股也是底部区域的小市值科技股在接棒炒作。究其原因,是增量资金不愿意去给涨幅高达几倍、上十倍的大牛股抬轿子,于是出现了“削峰填谷”、“避高就低”的情况,涨幅过大的大牛股歇歇脚,资金溢出;低估值蓝筹和小市值科技股企稳回升。对于新增资金来说,要么选择低估值低价格的银行、基建等核心蓝筹,要么在火爆优质赛道里选择低价底部小市值公司。
从第一个选择上看,部分银行理财资金和房地产市场溢出资金进入A股,首先还是要选择安全性,银行股顺理成章成为首选。尽管宏观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但银行股今年上半年的表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这样的国有大行业绩增速都在10%左右,招商、兴业、平安、宁波银行等优质股份制银行的业绩增速都超过20%。以目前国有大行的年均分红情况看,年化分红率几乎都超过了5.5%,而且其股价还有可能维持与业绩增速相匹配的可能,即年涨幅有10%左右的空间,这样算下来,目前投资银行股正常情况下年化收益率有望在10-15%之间,吸引力够不够大?对于房价已经出现明显滞涨、银行理财收益逐步下降的两大投资渠道看,目前A股的银行股是一个合适的“换码”机会。
第二个选择对标的是场外活跃资金。因为除了银行理财、房地产市场溢出资金,还有很多投机性比较强的资金,它们喜欢“赚快钱”、“赚热钱”,如果进入股市可能会跟随热点炒作。但是,现在无论是半导体芯片还是新能源的热门题材股都已经涨幅巨大,不仅场外资金只有羡慕的份,场内的机构套现欲也很强,国家大基金最近频繁在涨幅巨大的半导体牛股上减持就是这个原因。因此,如何在科技优质赛道里选择低价底部小市值公司成为新增资金的首选课题。
最近A股还有一大热点是“专精特新”,虽然这样的企业有几千家,但在A股的上市公司不足400家,容易被挖掘出潜力优质企业。说实话,目前涨幅巨大的科技牛股实际上都难以入新增资金的法眼,公司是好公司,但股价太高了,需要消化获利筹码。但是,科技赛道又是最有人气的赛道,于是市场开始挖掘比较冷门但市场潜力不错的新赛道。比如本周异军突起的“元宇宙”,虽然概念大过实质,但也属于短期热点;再比如新能源燃料电池,目前是氢能打头,但这个领域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减,甲醇燃料电池或许也是一个发展方向;再比如航天军工,本周也出现了脉冲式行情。
从新增资金的心态看,现在的热门大牛股虽然业绩增速很高,但估值也几乎在百倍左右,股价也是几十上百元,业绩继续高速增长和股价继续大涨的可能性都打了折扣。如果业绩1元的科技牛股可以给100倍估值股价涨到100元,那么业绩0.2元的科技小巨人,给70到100倍的估值股价也可以到15到20元,但这样的公司现在在10元以下的比比皆是,算下来上涨的空间比大牛股还大,且这些筹码在底部的个股上涨压力不大,不容易产生太多获利筹码,符合热钱短炒的特性。(刘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