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强劲势头为中国外汇储备回升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环比回升0.68%亿至32359亿美元,创下2016年以来新高。
专家认为,下一阶段,中国外汇储备仍然具备稳定基础。面对持续演变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要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创新高靠什么
谈及7月外储规模创新高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国际金融市场上,受疫情反复、主要国家货币政策预期及宏观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非美元货币小幅走强,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外汇储备以美元为计价货币,非美元货币折算成美元后金额增加,与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7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数据显示,货币方面,7月份,美元汇率指数(DXY)下跌0.3%至92.2;非美元货币中,欧元上涨0.1%,英镑上涨0.5%,日元上涨1.3%。
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1.2%,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2.3%,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上涨0.6%,日经225指数下跌5.2%。
“外储规模的持续增长从侧面证明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上半年,消费持续回暖,基建投资稳步增长,制造业投资加速修复,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经济基本面总体向好是外储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和保障。
展望未来,王春英表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将为外储规模总体稳定提供支撑。
须多举措保驾护航
虽然中国外储规模仍具稳定基础,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
“总体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呈稳步复苏态势,但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各种挑战增多,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预计在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压力会进一步显现,困难可能有所增加。”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国际商报记者如是说。
国际方面,全球疫情持续演变为经济恢复带来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全球通胀预期升温,主要经济体虽然复苏加快,但美国就业数据再度波动,新增ADP就业明显低于预期。与此同时,部分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言论,预示着其货币政策可能提前转向,市场预期分歧较大。
业内普遍认为,要密切关注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的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国内方面,“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可能并非来自通货膨胀,而是来源于供应链中游企业利润受挤压的现象”。徐洪才强调,要加强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从财政政策发力,对供应链上受影响的企业进行减税降费。
“从重点领域来看,首先要兜牢‘三保’底线,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这是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文化事业等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其次,要把控好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徐洪才说,对于那些受到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旅游、文化、教育服务、餐饮等行业的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各级政府要提供针对性的帮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记者 白舒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