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上海正在持续吸引各类人才。
在近日举行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上海市委副书记于绍良致辞时说,目前,上海已经聚集了全国50%以上的5G人才、4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人才、30%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20%以上的创新药人才,上海越来越成为青年才俊点燃梦想、收获成功的热土。他表示,上海将倾力打造链接全球创新的一流平台,倾力完善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倾力营造宜居宜业宜创的良好生态,助力更多科技创新人才与城市共同成就更大的精彩。
三大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目前,上海正在加快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并在持续完善人才落户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沪发展。
根据今年1月公布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第五部分“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加快释放发展新动能”提出,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以国家战略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布局,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倍增,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三大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同时,《纲要》明确全面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扩大“海聚英才”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大规模集聚海内外人才,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促进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强劲持续、全方位全周期的智力支撑。
以ICT(信息通信技术)为例,有着产业、资金、人力资源多个要素集聚的上海在该产业有明显优势。
《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与科研人员流动》显示,在信息技术领域,科研人员上海净流入最多。根据10万份样本研究,2010~2017年,上海为主要净流入区域,为627人次,成为国内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吸引力最强的城市,北京位列第二。
而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集成电路一直是上海的优势产业。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约为22%,产值超过2000亿元,增长超过20%。目前超过700家集成电路重点企业落户上海,形成了集群效应。根据芯思想研究院今年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陆城市集成电路竞争力排行榜,从产业规模、产业链支撑、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创新能力、产业活力等6个指标进行评估,上海位列第一。
今年2月,MWC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上海正式开幕,这也是该系列活动停办了1年多之后,年度全球首秀回归线下。紫光展锐(上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楚庆彼时告诉第一财经,MWC在上海回归线下,也让全球通信产业参与者、中国同行们保持对话和合作。
楚庆认为,去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海市政府在防疫工作的巨大投入和对产业、企业的精准支持,这也保障了包括它们在内的集成电路企业尽快复工复产。“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链较长,通过长期政策引导,产业自我累积循环,上海形成了全国最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他看来,高科技公司一定是围着人才转。“在紫光展锐周边,除了我国本土的公司,还集聚了大量行业的海外公司,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同时,作为5G发展高地,上海发挥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综合优势,也吸引了大量5G人才。据行业权威数据统计,主流5G核心产业企业在上海占比超过52%。从全国来看,5G设备研发企业有华为上研所、中兴上海研发中心、诺基亚贝尔、中国信科等,在上海的研发人员占比超54%。而在5G终端的芯片领域,国内主要有海思、紫光展锐、高通、联发科等企业,上海在全国占比超56%。
而在人工智能领域,上海已经连续三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集聚了一批国内外AI龙头企业。今年7月8日至7月10日,第四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在上海召开,在6月8日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倒计时30天暨合作伙伴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今年大会在嘉宾方面,重磅嘉宾比去年更多,图灵奖得主已确认6位,预计总数再创新高;展览面积翻番,将达4.2万平方米;办展企业参展企业比去年更广,总数突破300家,首次参展比例达40%,上海以外地区企业和外企占比超过50%。
商汤科技移动智能事业群副总裁许亮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人工智能正处在技术孕育突破、场景深度应用、产业加速变革的活跃期。自2018年创办以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是世界顶尖的智能合作交流平台,更是一个融学术交流、技术展示、投资促进、产业合作为一体的平台。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上海方案”出台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等“揭榜赛道”已形成了测评标准,支撑政策创新突破。“上海人工智能的发展实践,为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模式和路径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优化引才环境
自2020年11月以来,上海连续发布了《关于优化本市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政策的通知》《留学回国人员申办上海常住户口实施细则》《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从当年12月1日开始,施行更宽松的“居转户”,以及引进人才、留学回国人员申办常住户口的政策。
今年1月公布的《纲要》也提出,加强高峰人才引育,采用国际通行的人才遴选机制,配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事业发展平台,加快引育一批具有全球号召力和国际视野的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持续办好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建设科学社区,吸引顶尖科学家设立实验室并开展创新研究。
对海外人才,要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海外引才方式,鼓励中外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先行先试更加开放便利的签证、工作许可、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政策;对国内人才,实施更有吸引力的国内人才集聚政策,加大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落户政策,优化居住证(积分)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沪发展。
以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三大重点产业人才最为集聚的区域上海张江为例,根据《关于优化本市居住证转办常住户口政策的通知》,张江科学城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3年);张江科学城重点产业的骨干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其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时间不低于2年)。同时,张江科学城用人单位引进的人才,符合缩短居转户年限要求的,应书面承诺落户后继续在张江科学城工作2年以上。
楚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高科技公司一定是围着人才转,例如在紫光展锐周边,除了我国本土的公司,还集聚了大量行业的海外公司,是一个国际化的平台。“信息产业的发展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家经常说的生态,而在张江,可以找到产业链中的各种企业,从材料厂商、软件供应商甚至一些清洗剂企业。”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田野也认为,目前在上海,像他们这样的青年科学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
在上述浦江创新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上,田野说,作为一个本土毕业的博士,当初在选择出国深造或是留在上海时,决定留在国内。“从国家层面再到上海市,都在鼓励我们青年人 ‘揭榜挂帅’,不惟学历、头衔和出身。比如我们所里一些政策就非常鼓励年轻老师成立独立的课题组,给大家提供平台。”他说,近十年国家和上海市支持建设一些大科学装置,例如上海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有了这个激光装置以后,就能制造一些极端的研究条件,并能在实验室里模拟宇宙的环境,“可以探索一些只有在仰望星空时才能想的科学问题”。
根据近日发布的浦江创新论坛成果报告之一——《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关于青年科学家未来迁移愿望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20座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中,上海对于全球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排名第四位,居中国城市之首,体现了上海的科技创新开放窗口和网络枢纽地位。特别是对于全球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的吸引力,上海位居20座城市之首。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石谦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过去提到上海首先会想到文化城市、经济城市、商业城市,现在还是科创之城,这种(科创)城市引领的效应会通过一段时间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