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二新华社下的一个智库举行的闭门研讨会上,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中国必须努力减少在关键技术领域与美国的差距,并加大对自主开发的投入力度,以抵消美国施加的进口限制带来的影响。他表示,政府应该集合所有的国家资源来填补技术能力的空白。“公平地说,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李毅中表示,美国对技术流入中国施加的限制暴露了中国国内经济的薄弱环节。目前,中国90%的半导体制造设备都依赖进口,中国所能制造的芯片比台积电和韩国三星等全球制造商落后了两代。
“芯片行业应该坚决实施进口替代计划……我们应该鼓励半导体公司增加研发投入,促进国产芯片的使用,并推动芯片制造能力的提高。”李毅中说。
去年,美国将华为、海康威视和其他一批中国科技公司列入实体名单,禁止这些企业在没有美国政府特殊豁免的条件下从美国公司购买零部件。今年6月30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将华为和中兴列为“国家安全威胁”,禁止美国企业动用政府补贴资金从这两家公司购买设备。
美国的这一行径使得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中国需要在技术上更加独立。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将技术创新放在了优先位置,而一项长期的科技发展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但是,尽管在提高技术自给方面已经达成了普遍共识,但对于如何应对眼前的威胁,同时长期进行尖端技术的开发,中国仍面临着挑战。
对此,李毅中表示,中国应该加强多个领域的共同合作,以提高自给水平,增加在不断升级的科技战争中反击美国的能力。
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则表示,中国不需要替换所有进口的技术,而是需要确保可靠的供应。他在研讨会上说:“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希望替换什么,不替换什么,然后具体说明如何替换。在技术领域实现100%的自主是不可能的。”
魏少军警告说,许多国内机构正在利用政府推动技术自给的举措,为不必要的项目寻求国家资助。他表示:“在一些技术需求清单上,所列出的90%都不是我们所面临的实际瓶颈。”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向松祚则表示,中国需要重新审视目前的研发机制,“深入思考我们需要做出哪些根本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