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中央党校秘书长欧亚平发表署名文章表示,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我国要守住产业链分工底线,减少外部环境对制造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欧亚平认为,一方面,外需不振、贸易停摆等现象或将造成我国制造商难以获得外贸订单;另一方面,逆国际分工现象或会带来逆全球化发展的阴影,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减少对外依赖。
“在此背景下,要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加强和夯实中国‘世界工厂’供应链地位。大力建设完善与国际供应链匹配的现代化国际物流服务保障体系,确保我国产业的国际供应链畅通安全。”他说。
附:署名文章全文
切实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 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欧亚平
近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要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
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既提示了疫情防控的相对持续性,也指明了全面复工复产和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特别紧迫性。二者之间既相辅相成,又互为因果,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因此,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遵循辩证思维,必须守住两条基本底线:一是守住疫情防控底线,二是守住产业链分工底线,这对于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至关重要。
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近三个月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疫情考验,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成果,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开始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
当前,要牢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防控,精准施策,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防控措施,继续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巩固扩大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统筹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和严肃认真的担当精神,努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持续织密织紧联防严控网络,不断筑牢夯实群防群控防线。要切实加强航空港和陆海口岸的疫情防控,严格实施闲环管理措施,加快补齐外防输入的薄弱环节,严防境外疫情从航空港和陆海口岸输入。
坚持不懈,慎终如始,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严密防范,精准施策,建立健全疫情精准防控长效机制,坚决打赢抗击疫情总体战、阻击战、保卫战。坚决守往疫情防控底线,这是当前工作重中之重,丝毫不能掉以轻心,出现任何摇摆和稍有懈怠。否则,举全国之力,付出沉重代价和巨大牺牲换来的阶段性成果,将付之东流,前功尽弃。
坚决守住产业链分工底线。在疫情全球大暴发、大流行的当下,世界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尤其是欧美经济继续衰退,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在今年第三或第四季度前都难以稳定下来,这对于制造业大国的中国经济势必造成冲击和不利影响。
国际疫情持续蔓延,需求端和市场下滑,一些“封国”“封城”,外需不振、贸易停摆等状况也造成我国制造商难以获得外贸订单,导致中国经济可能在第二季度还会继续放缓。此次疫情暴露全球产业链形成冲击,随之而来的全球经济贸易规则重朔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将极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届时,这种逆国际分工机制并造成逆全球化方向发展的阴影,并将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极大地减少对外部的依赖。
有鉴于此,我们要加速推进各项市场导向改革,提升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推进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体接轨,加快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不断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加强和夯实中国“世界工厂”供应链地位。还要大力建设完善与国际供应链相匹配的现代国际物流服务保障体系,确保我国产业的国际供应链畅通安全,牢牢守好产业链核心底线。
总之,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秩序,不断优化完善疫情防控举措,创造有利于全面复工复产的条件,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切实做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决不放松,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力度不减,夺取防控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者欧亚平系原中央党校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