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10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要聚焦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加大正向激励力度等。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在中国经济逐步形成“双循环”新格局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在国企混改中将大有作为,积极推动国企上市、提升国有资产证券化率有望发挥多重“杠杆效应”。
混改四大着力点明晰
随着国企改革“1+N”政策落实落地,一批改革成果欣然呈现。
如首次实现对中央企业的功能界定分类,全面完成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数量和质量大幅提高;再比如,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转换,“处僵治困”取得实质性进展,重组整合与结构调整取得关键进展;此外,还有一部分改革重点难点问题已经破题,包括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重大突破,落实董事会职权、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这些改革成果的取得,有力推动了企业发展质量效益的明显提升。”据翁杰明透露,2017年至2019年,全国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从67家增加到80家,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7.3%、20.6%,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0.4个百分点达到了5.9%,累计上交税费10.9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7.3%、29.1%,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0.7个百分点达到了6.1%,上交国有资本收益2372亿元、财政专项利润3000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特别要说明的是,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突破口,不仅混改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带动力亦持续提升。
据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央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并购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超1700亿元,同比增长28%。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中央企业累计推进的混改事项超4000项,引进各类社会资本超过1.5万亿元,按照统计口径,混改企业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中央企业法人单位的70%以上。而从效果上看,在中央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引进社会资本形成的少数股东权益占比由2012年底的将近27%提升到了目前的38%。
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工作底线,以激发活力、提高效率为具体路径,按照“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来看,一是分层分类推动改革;二是合理设计和优化股权结构。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进持股占5%及以上的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至于非上市公司相应的持股比例还可以再大一些;三是深度转换经营机制。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集团对相对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更加市场化的差异化管控。四是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抓手,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与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不断深化合作。
资本市场再担重任
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力军,国有企业同样也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资委系统控股上市公司共1024户,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4056户的比重约为25.25%。“所以,上市公司在整个国有企业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优等生’‘基本盘’。”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副局长谢小兵如是说。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结合过往国企改革的推进情况来看,无论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或是并购重组,资本市场已成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落地实施以及国资国企做优做强做大的关键平台,也是加速改革进程和加快发展步伐的强大引擎。
刘兴国认为,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实施,未来国有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市场进一步发行股票或公司债券,以提升国有资产证券化比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资本市场发现并整合优质资源,包括产能资源、技术资源、品牌资源、渠道资源等;此外,在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时,也可以凭借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管进一步倒逼企业管理机制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10月9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上市,支持国有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据翁杰明透露,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当中,国资委亦提出要通过推动国有企业上市以及围绕上市进行的各种改革,包括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今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中没有对资产证券化率提出具体指标,但方向是毋庸置疑的。
“上市公司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载体,也是推进企业内部治理的重要渠道,相信经过三年时间的改革,代表混合所有制重要特征的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或者国有资本参与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翁杰明如是说。
(本报记者杜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