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接近正午时节,前门西河沿胡同很是安静。戴着红袖箍的那保平刚刚从垃圾桶站值班回来,“看看我们这条老街,有民俗图书馆、民艺坊,还有文博馆,这些空间可都是利用腾退空间改造或新建而来的。”那保平边走边如数家珍地说着。
那保平出生在前门西沿街,一住就是70年。说起老街的变化,那保平首先提到了生活的变化。“我住的这个院,曾经是萧山会馆,经历了从27户居民一个水龙头、一个下水道,屋里小瓷砖地、拿纸糊窗户的年代。”那保平说,以前家里生火、做饭、取暖都得靠烧煤球,后来改成了烧蜂窝煤。到了冬天第一件大事就是去拉蜂窝煤,还要倒煤渣、接烟囱、装风斗,稍不注意就会煤气中毒。一家一个炉子,冬天搁屋里,墙熏黑一大片,夏天摆院里,三十几摄氏度的高温,做顿饭就得流一身汗。现在再看看院里可不一样了,政府推行煤改电工程之后,“大家做饭用上了燃气,取暖用上了干净、安全的电采暖,还得告诉大家,我们能享受峰谷时段1毛钱1度电的优惠,算下来一冬天比烧煤多不了几个钱。”
最让那保平舒心的是家里的老房子也由政府出钱进行了翻盖,“原来是纸糊的顶棚,到晚上老鼠满顶棚跑,像过了千军万马,常常还有小老鼠往下掉,1999年的时候换成了石膏板,窗户也变了塑钢窗,还安装了上下水,空间虽然还是小,但生活质量提升了好几档。”那保平说,2011年时,自己因为提前退休,退休金还不到3000元,而到了今年,退休金已经涨到4000多元,“跟我老伴加一起有8000多块,足够了!”
而院外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以前,院外的马路坑坑洼洼,电线杆子几米一个,各种飞线交错得跟蜘蛛网一样,私搭乱建的小煤棚子更是东一个、西一个。自从背街小巷整治工作开始后,违建拆了,开墙打洞封上了,架空线也入地了,停车自治了,路也铺平了,拆完的空地都种上了绿植鲜花。“尤其是厕所革命,让胡同里有了有上下水的干净厕所。以前冬天冻得黄汤子都能冒出来;夏天整条老街都臭得不行,手里常备着苍蝇拍,走哪儿打到哪儿。”
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那保平说,社区里的精神生活也极大地丰富了。“刚开始,社区里没有文艺队伍,没有艺术团,连供大家活动的场所都没有,更没有什么舞台和演出。”而到了2002年,前门西河沿社区统战艺术团成立了,从最早的合唱队开始,到后来有了舞蹈队、朗诵队,甚至还有了模特队。2012年,统战艺术团排练的舞蹈《荷塘月色》获得了全国老年才艺大赛的二等奖,老街坊们的“草根”艺术也登上了大舞台。“要是没有疫情,我就跟上班一样,我参加了6个自治组织,还是总召集人。就是为社区做点儿实事儿,也想多带动社区的居民为自己的家门口多做点儿事。”
那保平说,她最新的身份是“绿色风尚”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原来,别看现在的前门西河沿胡同一路摆着百余个花箱,丝瓜、辣椒都拉着秧子、打着籽地绽放着精气神,而就在2018年,老街还是垃圾满地,老街坊们养成了站在门口“练投篮”的习惯,每天早起,很多老人和上班族拎着一袋垃圾就朝门口的垃圾桶里扔,“命中率不高,经常扔外面,加上风一刮,街面上纸屑和果皮随处可见。”那保平说,居民们多年形成的习惯让距离大栅栏步行街仅百米之遥的西河沿门可罗雀,“很多游人打这儿过的时候都加快脚步,觉得街面脏乱。”
为了让街巷环境更美,西城区大栅栏街道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在前门西河沿推行“垃圾不落地”,撤走原有的老式垃圾桶,取而代之的是居民自觉分类,定时投放,定时收取。那保平和其他志愿者没少费功夫:“整个胡同2000多户,我们挨家挨户分发垃圾袋、家用小垃圾桶,跟大伙讲如何分类、如何投放。”遇到特别消极的,那保平他们就主动帮着分,光是塑料手套,每位志愿者就随身带着两副。“每天早上7点到8点,晚上7点到8点,我们都吹着哨,逐门逐户验收垃圾。冬天,我把手机设置了四个闹钟,每隔5分钟响一次,确保自己能准时到岗。”那保平说,从最初一次只能收半桶厨余垃圾到现在能收三大桶,“这说明我们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确实增强了!”
如今,前门西河沿的街面上再也看不见果皮和纸屑了,街巷两侧摆放着不少景观小品、花卉绿植。街面的颜值提升了,坐着三轮车前来游玩的年轻人也多了。“体验了大栅栏商业街的热闹与繁华,再来这里看看美丽的西河沿,一动一静当中,老北京胡同的韵味就品出来了。”几位居民异口同声。
延伸
西城24个老旧小区整治项目获批
今年西城区新上报的24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近期已获得市政府审批通过,有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包括马中里三区、广外南街甲19号楼、白菜湾四巷17号院、天宁寺南里小区、红莲中里20号楼、建功北里四区等皆在综合整治之列。
同时,为保证已实施综合整治的小区改造效果得以较好保持,西城区还出台了《西城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实施物业管理的工作方案(试行)》,利用两年时间,用财政资金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新引入的物业管理单位进行市场培育、扶持。
据了解,自2017年至今,西城区共完成89部电梯加装工作,今年已完成了15部电梯加装计划的推动、审核工作。(记者 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