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A股两市成交额1.34万亿元,这已是连续第43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追平2015年中创下的历史最长纪录。不过,在此期间A股并未如6年前大幅波动。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机构、个人等积极入市推动成交量的增长,但由于A股自由流通市值近年来大幅增长,万亿成交并不能说明市场过热,后续市场更多是结构性机会,普涨普跌概率不大。
6年前,A股也曾经连续43个交易日破万亿,但当年市场遭遇大幅调整。如今成交再度追平历史纪录,是否意味着市场过热并存在风险?
大多业内人士认为,如今的A股和6年前已大不相同。除了股市本身上涨带来的市值增加,近年IPO和再融资也带动上市公司数量增加和股本扩张,A股自由流通市值较当年大幅提升,万亿成交不代表过热。
根据中金公司统计,2015年高点A股自由流通市值仅约29万亿元,而如今自由流通市值约4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38%。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对记者称,“在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大量的居民储蓄寻找新的出口——资本市场;今年新基金的大量发行、个人投资者积极开户,这些都是新增的资金。万亿成交量有可能是A股的新常态,未来成交量有可能维持在高位,这并不代表市场过热。”
增量资金来自何方?对此,深圳一家私募基金高管分析称,“个人投资者和私募基金可能是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今年中小投资者更青睐的中小盘股走势明显强于机构的大盘股,显示出个人入市比例在增加,如8月新增开户较7月提升26.6万。此外,私募基金的证券管理规模相比年初增长超过四成,其中量化私募交易日均贡献成交约2000亿元左右。”
在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看来,历史上A股自由流通市值对应的换手率具有均值回归的特征,以2.57%的历史换手率均值所计算的理论成交额已突破1万亿元,因此近期连续成交突破万亿元可能是正常现象。他表示,“如果后续市场成交额进一步上升至单日2万亿元或持续高于1.8万亿元,可能相对值得警惕。”
安信证券认为,未来成交金额中枢的提高或将成为市场常态,成交额破万亿元也将不会再是新鲜事。
虽然A股连续43天破万亿,但市场并未大幅上涨,沪指仅上涨逾2%,沪深300、创业板等更是下跌。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后续市场机会在哪里?
对此,东亚前海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易斌分析称,“出现这一情况的背景是在7月下旬市场巨震后,场外低风险资金逐步进场,推动前期低估值、高分红股票不断走强,进而形成了市场风格的持续切换。随着增量资金风格的变化,当前市场整体风格已经趋于均衡。部分今年以来调整较为充分的行业已初步具备左侧布局价值。三季报后市场有望对成长板块中期盈利趋势形成新的一致预期,也将推动成长板块盈利预期修复,市场风格也有望在年末重回主线。”
国泰君安策略分析师陈显帆表示,综合考虑业绩趋势、当前流动市值以及前期行业表现等因素,A股出现普涨普跌的概率仍然较低,市场仍然是结构性为主。(记者 陈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