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整车下线,涉及几百家供应商、上万个零部件的配套组装。现代工业体系中,产业链环环相扣,单一环节的脱钩,将影响整个供应链的畅顺运转。特别经历疫情,政府和企业深切体会到产业生态圈稳定性和产业链配套同城化,是企业有效应对各种不稳定性风险、事关生死存亡的关键环节,是应对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压力塑造比较优势的核心支撑。
如何稳定企业生产,保障供应畅通?如何补上产业链的短板?记者昨日从市经信局获悉,为推动全市工业稳链补链,促进全市工业稳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成都市工业稳链补链行动方案(2020-2022年)》。该《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两年,我市工业稳链补链的工作目标,两项重点任务以及九条政策措施。
稳链保生产 补链强产业
到2022年重点产业本地可配套率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
《行动方案》明确了未来两年内我市工业稳链补链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稳定,持续向好,供应链基本稳定,产业链核心环节“薄弱缺”状况有所改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协同机制加速构建,本地企业加快关联集成。到2022年,产业链更加稳固、供应链更加多元化,重点产业本地可配套率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产业链创新链持续深度融合,产业区域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明确了稳链保生产、补链强产业两项重点任务。为稳定企业生产,保障供应畅通,推动供应链多元化,拓展多级市场,《行动方案》提出,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帮助企业稳定运行、渡过难关的同时,我市还将加强新经济场景供给,支持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及绿色能源等新产品在“新基建”和城市管理领域的示范应用,提升政府采购中小企业货物、服务比例等。
在补链强产业方面,我市将加强产业链供应链招商,加快产业链项目促建,加快产品创新突破,加强产业链跨区域协作。《行动方案》提出,针对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缺”环节,优化补链招商指引目录,围绕重点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配套企业招引,全市每年引进高能级产业链补链项目300个以上等。
“在前期已完成全市2886户规上工业企业供应链调查基础上,逐一分析重点产业30户龙头企业、100户重点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环节,重点梳理掌握588户涉及国(境)内外采购企业供应链困难。”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核心产品,以全力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力保企业满产超产、积极补齐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缺”环节为主线,有针对性地提出稳链补链的政策措施,形成了该方案。
九条政策措施稳链补链
新药研发每年最高资助可达2000万元
《行动方案》支持企业稳定生产、支持供应链平台建设等九条政策措施。《行动方案》提出,支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生物医药、智能制造5个重点领域加快发展。例如,集成电路领域,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集成电路材料、设备等企业,分别给予企业核心团队200万元、500万元、1000万元奖励;生物医药领域,对企业(机构)新药研发每年最高资助2000万元、医疗器械研发每年最高资助600万元等。《行动方案》还提出支持产业生态圈联盟发展,支持电子信息、医药健康等产业生态圈联盟发展。
在支持企业稳定生产方面,我市将对暂时陷入困难但有望扭亏止滑的工业企业,年度用能(用电、用气)费用和物流费用合计200万元以上的给予1.5%、最高100万元的补贴。对向重点工业企业输送劳动者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按1000元/人标准给予补助等。在支持供应链平台建设方面,我市将支持建设基础性、功能性、具有明显公益属性的行业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对列入市级以上(含市级)推广使用的行业供应链平台,按照年度平台项目实际投入的50%,每年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等。为支持企业融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我市将向世界500强企业提供产品、加工和服务,年度配套额达到1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按照配套额的2%给予单户企业最高100万元补助等。
为支持补链项目落地,《行动方案》提出,对新增协议投资1亿元(含)以上且在签约一年内开工建设的补链项目,按开工时间起两年内实际固定资产投入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等。在支持协同创新和成果就地转化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支持企业牵头面向我市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实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等。此外,我市还将加大对产业链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政策兑现力度。(记者 程怡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