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承载着人们的思想、意志、情感,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从我们口中所说出的一言一语、一词一句都凝结着人类的智慧。由于国与国之间价值观的相近,词语、成语、谚语相通的情况便不足为奇,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语言的使用上同样得到了彰显。本期《年轻派》话题,我们连线东盟国家的嘉宾,一起来聊一聊中国—东盟国家那些有意思的、寓意相同的“语”!
本期节目的话题发起人和观察员分别是来自广西云·广西新闻网的主持人海霞和来自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的罗传钰副院长,邀请到的嘉宾有来自越南的阮氏河薇 、来自菲律宾的王汉民以及来自文莱的郑棕莹。
本期节目虚拟演播室“文化”氛围十足。视频截图
中国嘉宾蒋能杰分享了流行于中国民间脍炙人口的谚语,比如“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人多智谋广,柴多火焰高”。越南嘉宾阮氏河薇分享了“an c lc nghip”,其字音与中文的本意十分相近,即“安居乐业”。菲律宾嘉宾王汉民邀请了越南和文莱嘉宾挑战念菲律宾谚语。文莱的郑棕莹分享到,中文里用“一毛不拔”形容一个人的吝啬,而在马来语中则可以用臭豆来形容,非常考验想象力!
菲律宾嘉宾向越南嘉宾及文莱嘉宾发出“挑战”。视频截图
在节目中,嘉宾们提到他们各自国家都弘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对此观察员罗传钰表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关键在于“有难同当”。正是我们把“互帮互助”作为我们的共同传统,我们才能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遇到难事互相关照、帮衬。尤其是在疫情出现后的这段时间,无论是东盟国家慷慨解囊,第一时间对中国捐赠抗疫物资,还是中国持续而且大量的提供疫苗、物资给东盟国家,都反映了“同呼吸、共命运”的宝贵品质。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分享的时代,中国与东盟各国同乘一艘劈风斩浪的航船,我们在秉持相似价值观的基础上增进彼此的了解与认识,继而能够形成更为相近的价值理念,促进更加友好的交流,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便能真正弘扬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