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系统指令发出,一台外形高大、涂着亮丽粉紫色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以每秒2米的速度行驶,只见它走直线、地头转弯、机具翻转,一系列动作全部是自动控制。不久后,地块很快被耕翻了一遍,实现了直线作业精度不超过2.5cm。这一幕出现在11月23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暨碧桂园无人农机田间作业现场演示会上。会上共有12台无人驾驶农机设备“家族”和智慧农业智控管理云平台同时亮相,让人们享受了一场无人化智能农业新技术、新装备科技盛宴。
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智能化的“金戈铁马”,传统的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模式正在被逐步取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助推无人化的精准农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
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超10台无人机农机设备集体“登场”
11月23日,远离闹市的佛山最北部镇街三水区南山镇的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的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突然热闹起来!一台台外形高大、涂着亮丽粉紫色的无人拖拉机、无人收获机等无人驾驶农机设备“家族”集体亮相!
由碧桂园自主研发制造的水稻收获机作业进行了现场作业演示。随着系统指令发出,无人驾驶的收获机徐徐驶向稻田,一边匀速推进一边麻利地收割水稻,遇到尽头的田埂还会聪明地识别并自动转弯调头,机器自动脱粒后稻草被粉碎直接还田。据现场演示负责人介绍,这台大型谷物联合收获机,割幅7.6米,水稻收获喂入量可达16公斤/秒,大概8~10小时就能完成500亩稻田的收割,这大致相当于传统人工500人一天的收割量。
当天,现场12台无人驾驶农机设备除了再现无人化田地深翻、耙地、收割等作业动态演示外,另有5台自主研发的无人农机进行了静态展示。“本次参加演示无人拖拉机、无人收获机和农具都是碧桂园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批、第一代样机,其中无驾驶室的300马力以上的大型无人谷物联合收获机属于世界首创,无驾驶室的300马力以上无人拖拉机也是国内首创。”据现场演示负责人介绍说,这次展示的重型耙作业速度可达10km/s以上,作业效率可达每小时90亩,为一般传统耙田机作业效率的15倍以上。
让田间无人化设备作业的秘诀在于无人化农场的“智慧大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系统与智控管理云平台,其能对各类上传的大量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平台形成智能决策,然后对无人农机发出指令,命令其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具有集中显示、读取信息数据和决策指挥的功能。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兰玉彬认为:“碧桂园现在做的农机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如无人农机在无人化作业时是由云平台控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操控,而是远程云端操控,所以是真正实现了无人化作业,未来其在智慧农业和无人农场方面肯定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打造智慧农业高地:
打造以粮食作物为核心的先进的无人化农场实验示范基地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未来谁来种地,这是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急需破解的问题。
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一直以来对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说:“四十年前我种地,四十年后我还要种地。”作为佛山市三水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都市农业综合示范基地”的核心项目——碧桂园万亩智慧农业园,由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与佛山市三水区政府在2021年4月签署合作协议并投资建设,项目园区以现代都市农业为主导产业,以高科技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无人化农场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和支撑,目标是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样板,成为数字农业技术应用的典范。其中无人化农场以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是整个农业园高科技都市农业生产的核心区域。
“无人化农场的意义在于通过把一个个传统的、分散经营的农场,经过企业化运营、数字化改造之后变成‘无人化’模式,探索大湾区一年两季水稻和一年多季其他(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的无人化种植模式、品种筛选及无人化农艺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农机作业‘耕种管收运’全过程无人化和农场经营管理智慧化、无人化,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无人化农场’模式。”碧桂园农业(佛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后亮表示。
记者注意到,今年9月7日,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建设30个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县,打造10个粤港澳大湾区无人农场。(全媒体记者张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