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杜 伏 威杜伏威(?-624),山东齐州章丘人,隋末江准农民军的首领。他出身于破产农民家庭,“家贫无以自给”。
十六岁那年,他与同里人辅公拓在家乡起义,战时“出则居前,入则殿后”,因而得到义军的拥戴,被推为首领。公元六一二年(大业九年),他率部去长白山(在山东淄博附近),投依左君行所领导的农民军,没有得到重视。不久,他率部南下,进入淮南,自称将军。此后,他合并了当地农民军苗海潮、赵破阵诸部,队伍发展到数万人。隋 江 都(今江 苏扬州)留守派校尉宋率军征剿,杜伏威佯败,诱隋军陷入芦苇泽中,然后用火攻,消灭了宋题军,声威大震。
杜伏威在历次战斗中陆续选择了有勇有谋的三十余个壮士收为养子,当作自己的心腹,分派他们统领军队。他还精选勇健五千人,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厚其待遇,打仗时只许向前,不准后退。杜伏威很重视军纪,违犯者一概按照律令惩办,“虽亲故无脱者”。每次攻破城镇,他便下令约束部下,做到“丝毫无犯”。杜伏威平时能与士兵“均甘苦”战后把所获资财赏给战士,因此,士兵作战 勇 敢,听指挥,“皆得其死力”
六一七年(大业十三年)正月,隋场帝派右鳃卫将军陈稷率精兵八千,征讨杜伏威。陈采取闭壁的战术,企图伺机出击。杜伏威派人致书,讥讽他为“陈姥”,并送他一套妇人衣服。陈陵恼羞成怒,今全军出战。交战时,杜伏威额角中箭,他怒气冲冲地指着那个射箭的敌将说:“不杀汝,矢不拔”。他率领队伍勇猛地驰入敌阵,擒杀了那个敌将。部队士气振奋,所向披靡,打得隋军大败,陈棱仅以身免。杜伏威乘胜攻取高邮,进据历阳(今安徽和县),建立了农民政权。他自称总管,以辅公拓为长史,并分遣诸将进攻附近州县,合并了江淮间的各支农民起义军。这样,他所领导的江淮农民军成为隋末农民起义军的三大中心力量之一,势力直逼隋军事重镇江都。
六一八年八月,杜伏威向隋越王杨侗(此时,杨侗在洛阳称帝,改元皇泰)上表称臣,受封为楚王。后来,王世充废杨侗,自立为郑王,杜伏威遂于次年九月投唐。唐高祖李渊封他为楚王,授职为和州总管、东南道行台尚书令。六二O年(武德三年)六月,唐改封他为吴王。同年十二月,杜伏威派辅公拓率领数千人渡江南进,打败了李子通的农民起义军,“尽有江西之地”,杜伏威移居丹阳(今江苏南京)。六二一年(武德四年),他派大将王雄诞先后消灭退往杭州的李子通部和歉一带的汪华部,收降了苏州昆山的地主武装闻人遂安等部。于是杜伏威“尽有江东、淮南之地,南接于岭,东至于海”。
杜伏威在他的统治区内,实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减轻赋税、废除殉葬等;对犯有奸及贪污罪行的人,不论轻重,一律处死。境内由此出现了“路不拾遗”的景象。
六二三年(武德六年)正月,杜伏威被逼入朝,留辅公拓守丹阳。杜伏威对辅公拓“外示尊崇,而阴夺其兵权”。临行前令养子王雄诞掌握兵权,暗地监视辅公拓,“无容公拓为变”。杜伏威到长安后,虽被封为太子太保,仍兼行台尚书令,但实际上已被软禁。
八月,辅公拓杀王检诞,并假称奉杜伏威的密令,举兵反唐。次年二月,杜伏威被唐廷毒死。当辅公拓反唐被镇压后,李渊又追夺了杜伏威的官爵,籍没丁他的家产。六二七年(贞观元年 ),唐太宗知道辅公拓反唐与杜伏威无关,才恢复了他的封爵,以公爵礼改葬。杜伏威领导的江淮起义军在推翻隋朝统治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隋亡之后,他统一了江淮地区,为后来的全国统一作出了一定贡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