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钟雅欢 通讯员蔡华彬
三伏时节,上犹县中医院治未病科挤满了人,郭祥鸿仔细地为患者把脉开方。
郭祥鸿是上犹县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他1岁时就被确诊为小儿麻痹症,从小腿就不方便,但他没有向命运屈服,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考上了江西中医学院(今江西中医药大学)。从此,他与中医结下了情缘。
(资料图)
1991年,郭祥鸿从江西中医学院毕业后,来到上犹县五指峰乡卫生院工作。那时候,交通不便,边远山区群众看病困难。老百姓无法来卫生院看病时,他便翻山越岭上门看病。看着一重又一重山,他气喘吁吁,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吃力地撑着脚,又继续往前走,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正是这样的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他不断钻研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
1994年,郭祥鸿调任上犹县陡水镇卫生院院长。那个年代,很多卫生院发不出工资散伙了,陡水镇卫生院也处于无人状态,有的在外面开了诊所,有的改行做了会计……年轻气盛的郭祥鸿不服输,他找到陡水镇卫生院原来的医护人员,一一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终于把这些人重新找了回来。
“那时陡水镇医疗诊所不少,但医疗设备落后,西医对医疗设备依赖更大,而中医相对小,优势明显。”郭祥鸿找准定位,持续钻研中医医术,并与其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齐心协力为老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很多患者慕名前来求医,濒临解散的基层卫生院重焕生机。
2001年,郭祥鸿调入上犹县中医院。他长期坚持在中医临床一线,只要科室抢救病人需要都随叫随到。应急救治分秒必争,郭祥鸿凭着经验和智慧,能够快速制定出抢救方案。
张小元是120急救车司机,经常与郭祥鸿一起出诊。一次凌晨两点,郭祥鸿值班接到急诊,他们立即前往上犹县紫阳乡,车子开到巷口进不去,郭祥鸿不惧风雨、不在意脚伤,与护士径直往前走。两小时后,他们抬着病人回来,紧急抢救治疗,一夜未眠。“那时候下着雨,有人过世葬在附近,我一个人留在车上,有点害怕。”回忆当时的场景,张小元记忆犹新,忍不住打了个寒战。
无独有偶。同样在紫阳乡,他们去接一个癌症晚期病人,郭祥鸿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回来。只见病人骨瘦如柴,护士扎了几下针都未扎进去。郭祥鸿接过针为病人扎下,开始治疗。“郭医生以医院为家,不是他值班,只要病人需要,他也会骑自行车来医院。”张小元说。
这样的救人场景不胜枚举。新冠疫情期间,郭祥鸿冲在发热门诊第一线;医院大大小小的下乡义诊活动,不论是寒冬还是酷暑,常常看见他的身影。在郭祥鸿看来,这些都是医生的本职工作。谈及他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病人,他想起了郭定经和田允淦。
10多年前,郭定经被确诊为肺泡蛋白沉着症。他跑了好几个城市的医院治疗,有的一次1万多元,有的一周3万元,他根本无法承受巨额医疗费用。后来,他找到郭祥鸿吃中药调理,一个月仅需要200多元,吃了近5年便痊愈了。“要不是郭医生,我恐怕不能活到现在。”郭定经很是感激。
2003年,田允淦肝功能衰竭,跑去大医院治疗,未能看到希望,后找到郭祥鸿,也吃了近5年中药便痊愈了。此后,田允淦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放弃了原本所做的矿产生意,开起了中医小诊所。
郭祥鸿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成了老百姓心中的“大树”。每天一大早,郭祥鸿的诊室还没开门,就有不少群众在门外排队等候。在上犹居住的张叔平时有小病都来找郭祥鸿。他说,因为郭祥鸿医术好,一般性疾病一次就可以治愈。甚至远在北京的患者家属还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赞扬郭祥鸿医师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
为了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水平,郭祥鸿在县内成功开展“软通道脑出血微创引流术”。软通道可以减少并发症出现,让老百姓更快更好康复。他主导的“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填补了上犹县这一项目的空白。“这项技术在市级医院很成熟了,但在县级运用很少。心律失常严重会致命,这项技术更好用于急救。”郭祥鸿说。
如今,郭祥鸿熟练地掌握了多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中医诊治技术,对用中医药技术诊断处理急重症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成了江西省基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他收了16名弟子,为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培育中医人才贡献绵薄之力,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