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意思是(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
3、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资料图】
4、) 诗句出自(《诗经》中的《国风·周南·关雎》)原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7、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8、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9、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0、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11、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12、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1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4、【注释】 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2、雎鸠:应该是一种小巧玲珑的水鸟,前些年在北方的河边经常会见到,黑白羽毛,腿比较细长,大小和麻雀差不多大,现在很少见了,以至于,我都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3、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
15、洲:水中的陆地 4、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好姑娘。
16、窈窕,文静而美丽。
17、淑,好,善良 5、君子:古时对贵族男子的通称 6、好逑(hǎo qiú):犹如今语“佳偶”,理想的配偶。
18、逑:配偶。
19、贵族男子理想的配偶 【译文】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
20、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21、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22、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23、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
24、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25、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
26、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27、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
28、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29、 【鉴赏】 《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30、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31、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32、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33、 当初编纂《诗经》的人,在诗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种用意,这已不得而知。
34、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认为《关雎》是随便排列在首位的。
35、《论语》中多次提到《诗》(即《诗经》),但作出具体评价的作品,却只有《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36、在他看来,《关雎》是表现“中庸”之德的典范。
37、而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
38、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
39、”这里牵涉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伦理思想:在古人看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
40、《毛诗序》的作者认为,《关雎》在这方面具有典范意义,所以才被列为“《风》之始”。
41、它可以用来感化天下,既适用于“乡人”即普通百姓,也适用于“邦国”即统治阶层。
42、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43、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
44、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
45、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
46、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
47、《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
48、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当然这首诗本身,还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态出现的。
49、之所以如此,大抵与在一般婚姻关系中男方是主动的一方有关。
50、就是在现代,一个姑娘看上个小伙,也总要等他先开口,古人更是如此。
51、娶个新娘回来,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新娘的欢喜。
52、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
53、即使单从诗的情绪结构来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中间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来不易的东西,才特别可贵,特别让人高兴。
54、 这首诗可以被当作表现夫妇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这些特点: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
55、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56、其次,它所写的男女双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这是一种与美德相联系的结合。
57、“君子”是兼有地位和德行双重意义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说体貌之美和德行之善。
58、这里“君子”与“淑女”的结合,代表了一种婚姻理想。
59、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
60、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
61、“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
62、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63、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
64、而孔子从中看到了一种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视道德修养的人生态度,《毛诗序》则把它推许为可以“风天下而正夫妇”的道德教材。
65、这两者视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处。
66、 古之儒者重视夫妇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
67、在第一层意义上说,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古代,这一基本单元的和谐稳定对于整个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意义至为重大。
68、在第二层意义上,所谓“夫妇之德”,实际兼指有关男女问题的一切方面。
69、“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孔子也知道这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
70、饮食之欲比较简单(当然首先要有饭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绪活动要复杂、活跃、强烈得多,它对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潜在危险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71、”(《论语》)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养,都首先要从男女之欲开始。
72、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为合适,却是复杂的问题,这里牵涉到社会物质生产水平、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也牵涉到时代条件的变化。
73、当一个社会试图对个人权利采取彻底否定态度时,在这方面首先会出现严厉禁制。
74、相反,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动时期、旧有道德规范遭到破坏时,也首先在这方面出现恣肆放流的情形。
75、回到《关雎》,它所歌颂的,是一种感情克制、行为谨慎、以婚姻和谐为目标的爱情,所以儒者觉得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妇”并由此引导广泛的德行的教材。
76、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
77、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