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说起“西迁”,许多人都会想到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一大批有学之士为让学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发生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当时的西迁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就是被誉为“抗战中的另类长征”——动物西迁的故事。2023年,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将这个震撼的故事搬上了话剧舞台,用艺术的方式,讲述一场史无前例的另类“西迁”。
话剧《西迁》讲述了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的国脉和赓续发展,南京大学的前身“国立中央大学”被迫踏上了自南京西迁重庆的漫漫征途。可农学院成贤畜牧场里圈养的几百只各类动物的去留,让负责人王英郁陷入两难。既不能留给日本人,又不忍宰杀,王英郁最终决定带着全部动物奔赴重庆,开始一场史无前例的另类“西迁”。
剧中既有小人物的成长历程,也有大时代背景下的家国情怀。饲养员、兽医、军人、中大学生、文学教授,几个大时代里的小人物先后被命运推入这支特殊的队伍。一路上,他们经历了难以想象的饥寒困苦,有人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有人在危急关头舍生取义,有人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收获了成长和勇气。最终,他们历时两年成功抵达朝天门码头,完成了这场旷世骇俗的“动物长征”,向世人昭示出亿万华夏儿女无惧困难的果敢和抗战到底的决心。
《西迁》汇聚了国内一流主创阵容,由一级编剧林蔚然、著名编剧王人凡担任编剧,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导演、第十七届中国文华奖导演奖、中国戏剧文化奖话剧金狮奖导演奖获得者李伯男执导,上海舞台美术学会会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理事、一级舞美设计桑琦担任舞美设计,江苏省演艺集团话剧院老中青三代同台演绎,用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构思,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绝不屈服、向死而生的心灵史,正气歌。
为何要从小人物入手来体现西迁的精神?编剧林蔚然、王人凡表示,这个题材的故事并不常见,最起码在主流的历史叙述里并不常见。在跟导演商量后,决定采取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方式去处理。“我们想对这些或遇难、或幸存下来的小人物做一个书写。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怎样改变了这些小人物们,怎样改变了这座城市,这些小人物们又会做些什么?”
关于剧情与人物的塑造,导演李伯男感慨道:“正是这些小人物构成了这么一个‘另类长征’。”剧中,不论是王英郁、欧阳白这样的主角,还是曹大威、小川子这样的配角,都是在这场“西迁”中的“齿轮”,不可或缺。“这是一首赞歌,但同时又是一曲悲歌,我们在二度创作的时候不仅要处理好悲歌与赞歌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场面与流动的关系,同时也要处理好全剧中写实与写意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群像与个体的关系,加上剧中的人偶,也要处理好人与偶的关系。所以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戏,难度非常大。”
故事发生在南京,因此有许多地方让观众很是熟悉。石鼓路教堂、下关码头、东南大学……因为真实的存在,剧中的人物一下子都活了起来、立体了起来。根据这样的剧情设计,舞美设计桑琦精心设计了一个流动的舞台。舞台中央一个巨大的圆盘,根据不同的场景与多媒体相结合进行巧妙的切换,时而是畜牧场,时而是码头,时而是荒郊野岭。“剧中的人物一直在路上,是流动的,因此我们的场景必须也要让观众感受到流动的存在。”桑琦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经过将近一年的构思,最终决定用圆盘转动的方式实现舞台切换。“旋转的过程会产生台阶,它有时候是船,有时候是山坡,也可能是码头,会让观众产生跋涉的时空感。同时我们也希望形成同一个空间里,不同人物的对话空间,切换自如。”
正如剧中的台词,“这是一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悄无声息的壮举,这是一群普通人与动物生死与共的另类长征,这是一次华夏儿女对国家情怀的殊死坚守。”剧中的人物带领“动物大军”艰难完成西迁传奇,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章。而他们的精神也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畏艰辛,创造奇迹。
据悉,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西迁》今晚将在线直播,7月7日、8日将在荔枝大剧院线下演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陈洁 通讯员 汤晓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