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水产生态养殖基地里,工作人员正在打捞苏丹鱼。
刘氏水产养殖的苏丹鱼,肉质紧致,味道甜鲜。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佛山新闻网讯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吕小洁 赖基润报道:8月2日,位于三水区芦苞镇的佛山刘氏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内一派热火朝天,2万斤活蹦乱跳的苏丹鱼被工人捞上岸,经过分拣、称重后,再装箱发货运往加工厂,最终将被制成一道道美味的预制菜,销往海内外。
每年的7月至8月,是苏丹鱼最肥美的季节,以养殖苏丹鱼为主的佛山刘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刘氏水产”)也迎来丰收。今年,该公司生态养殖基地的苏丹鱼平均亩产量达到8000斤,每亩销售额达25万元。
突破育苗孵化难题 抢占市场
佛山刘氏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贻羡介绍,全国每年苏丹鱼的产量在300万斤左右,而去年,刘氏水产苏丹鱼产量达到约150万斤,占全国市场份额约50%。
相较于鲈鱼、桂花鱼等高值品种鱼竞争激烈的市场,苏丹鱼渔业发展潜力巨大,为什么养殖户却鲜少?
“苗种繁育孵化是制约市场开发的短板。”刘贻羡道出关键:“研发投入成本巨大,目前国内人工繁育和孵化苏丹鱼的养殖户并不多,每年鱼苗产量有限。”
刘氏水产养殖苏丹鱼,一方面是偶然机遇,另一方面是发展需要。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贻羡发现了苏丹鱼。这种鱼生性活泼好动,肉质紧致,味道甜鲜,市场价值高,又名“皇帝鱼”。最重要的是,彼时,苏丹鱼的人工培育孵化和养殖在国内几乎一片空白。
原本以孵化养殖桂花鱼为主的刘贻羡,为破解桂花鱼市场竞争大、价格不稳定的困境,转而投入养殖价值更高、市场更广阔的苏丹鱼。
2013年,刘贻羡从马来西亚引入苏丹鱼母本,并投入重金开启苏丹鱼的人工繁育孵化之路。2015年,经过2年探索,苏丹鱼鱼苗终于孵化成功并实现规模化养殖。
技术难题突破,市场迅速打开。同年,刘贻羡在芦苞镇建设生态养殖基地。该基地面积约170亩,于2015年获评为市级水产良苗场,2017年成为佛山市首个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小区。
如今,刘氏水产拥有自主的育苗孵化培育中心,去年培育孵化鱼苗超300亿尾。今年,刘氏水产投入更大力度,致力提高鱼苗的培育孵化能力。
采取生态养殖模式扩大产量
育苗仅是养殖的第一步,刘氏水产还通过生态养殖技术,实现了苏丹鱼的高质高产。
所谓生态养殖,即是改善养殖水质和生态环境,在养殖的过程中,投放无公害饲料,同时做到不洒药,保证养殖出来的水产品绿色无公害。
不洒药,如何保证苏丹鱼在养殖过程中不害病?
“养鱼在养水!水质好了,鱼自然会减少病害。”刘贻羡说。刘氏水产生态养殖基地优质的水源来源于芦苞涌,以及一套成型的养殖水循环利用系统。
在基地内,有一口面积12亩的蓄水净化池,从芦苞涌引入的水源,首先要放入蓄水净化池内“养”起来,即通过投放益生菌调解水中的微量元素,直到水质达到要求,才将水放入塘中开始养鱼。
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放入适量比例的白鲢和花鲢鱼,调节水中的藻类,使水体富含氧气。
除此之外,刘氏水产还投入230万元,建设了人工湿地、循环生态净化沟、进水系统、底排水系统等,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可以排入循环生态净化沟,再进入人工湿地、氧化塘、净化塘,通过物理和生物处理方式进行净化处理,达到循环利用。
有了这套生态养殖模式,刘氏水产养殖的苏丹鱼绿色健康,而且产量比一般的养殖方法翻了一番。
刘贻羡介绍:“今年,公司生态养殖基地的苏丹鱼平均亩产量达到8000斤左右,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2亿元,较去年增长4倍。”
“游”进预制菜江湖 提高价值
得益于稳定高质的出品以及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刘氏水产的苏丹鱼不仅不愁销路,市场价值也有稳定保障。
然而,对于刘氏水产来说,这还远远不够。2019年起,刘氏水产陆续推出即烹预制菜“皇帝鱼”“太子鱼”“皇帝鱼鱼饼”“皇帝鱼鱼丸”等系列产品,让苏丹鱼“游”进预制菜江湖,远销海内外。
预制菜不仅延长了苏丹鱼产业链,也提升了其身价。在此基础上,刘氏水产成功打造了“九醒生鲜”预制菜品牌。
刘氏水产总经理黄茂康表示,公司十分看好预制菜产业发展前景,预计刘氏水产将于年底在芦苞建成预制菜加工厂,打造一体化的加工产业链。
借助预制菜的东风,刘氏水产“乘船出海”,全力拓展国外市场。目前,“九醒生鲜”预制菜已通过出口备案,远销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记者了解到,去年该公司出口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30%。
除此之外,在品牌推广上,刘氏水产也不遗余力,每年参加各类展览超过50场。在今年3月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上,刘氏水产携“九醒生鲜”预制菜品牌参展,成功收获一批订单。
“此类展会除了带来潜在订单外,也是一次很好的对外展示产品的平台,对于宣传预制菜产业、企业都有非常大的意义。”黄茂康说。
9月,刘氏水产还将参加由商务部组织的第五届中国-马来西亚(吉隆坡)商品展,推动苏丹鱼预制菜走向东南亚市场。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吕小洁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赖基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