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型法是指在获取一组基本的需求定义后,利用高级软件工具可视化的开发环境,快速地建立一个目标系统的最初版本,并把它交给用户试用、补充和修改,再进行新的版本开发。
2、反复进行这个过程,直到得出系统的“精确解”,即用户满意为止。
3、原型法的开发过程1.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由用户提出对新系统的基本要求,如功能、界面的基本形式、所需要的数据、应用范围、运行环境等,开发者根据这些信息估算开发该系统所需的费用,并建立简明的系统模型。
(资料图片)
4、2.构造初始原型系统开发人员在明确了对系统基本要求和功能的基础上,依据计算机模型,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和尽可能多的开发工具来建造一个结构仿真模型,即快速原型构架。
5、之所以称为原型构架,是因为这样的模型是系统总体结构,子系统一上部分的高层模型。
6、由于要求快速,这一步骤要尽可能使用一些软件工具和原型制造工具,以辅助进行系统开发。
7、3.运行、评价、修改原型快速原型框架建造成后,就要交给用户立即投入试运行,各类人员对其进行试用、检查分析效果。
8、由于构造原型中强调的事快速,省略了许多细节,一定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部分。
9、所以,在试用中要充分进行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尤其是要对用户提出的不满意的地方进行认真细致的反复修改、完善,直到用户满意为止。
10、4、形成最终的管理信息系统如果用户和开发者对原型比较满意,则将其作为正式原型。
11、经过双方继续进行细致的工作,把开发原型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问题逐个补充、完善、求精,最后形成一个适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本文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