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导致股评准确度不高?
导致股评准确度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股评人员素质低
一个优秀的投资咨询人员最起码应该懂政治,能分析政策,懂财务,是经济师,懂法律,懂数理分析,懂心理学,懂投资学,还要精通某一个行业。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屈指可数,国内也缺乏相应的培训学校。
2。专业人员缺乏操作实践
尤其在新的管理办法实施后,投资咨询人员将不允许做股票,这样,今后进人该领域的人将多数缺乏实战经验。即使有些人有实战经验,但也只是从事几万元最多几十万元或者几百万元资金的运做,因而就不懂主力运做的基本机制。常看到一些分析指出某某股票有机构准备拉高,但如果仔细分析,却是机构准备出货。有股民在某杂志指责某“股评家”推荐的股票都是一推荐就跌,因而怀疑他与庄家勾结,这真是冤枉庄家,因为庄家怎么可能要这种人做“鼓手”呢?只能说这个专家水平不行而已。
3.缺乏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证券行业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与电脑业一样,研究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把握市场波动方式的变化,而且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论。可惜,目前的投资咨询人员忙了,所以没有时间学习。
4.分析工具本身的局限性
股市不是一个能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进行具体测定与分析的实在的物体,而是一个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复杂场所。因此,任何分析与预测都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加上中国股市受政策影响密切,偶然性大,更加难以准确预测。
目前股评人士借助的分析工具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分析,二是基本分析。但无论技术分析还是基本分析,或二者并用,不可能解决市场中所有的问题。不仅如此,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还可能相互矛盾。
股民要怎样正确对待股评?
股评是人而不是神,他们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对纷繁复杂的股市行情作出准确的研判。因此,我们不能苛求股评像天气预报一样能精确地预报天气的变化,也不能因为股评与实际的差异而责怪股评、否定股评。就目前股评界的现状来讲,股民对待股评要采取以下态度:
1.把股评看作是手杖而不是大肠
散户对待各种股评一定要客观、冷静,接受信息的关键是把股评看作是手杖而不是大脑。相对于散户,股评家们有更丰富的看盘技巧、更纯熟的操作经验和更灵通的信息来源,所以他们对大势、选股、操作手法的评论和建议应该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大市如何发展,股评可以提供一些思路,可以提供一些论据;个股太多,股评帮你做一道筛选的工作,股评家选股,总有自己的根据。股评要参考,但自己的思考不可或缺。看股评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结合自己对市场的理解,用批判的眼光看股评,股民应对基本面心中有数。
股民还要了解技术面。除了自己看电脑分析技术指标外,也不妨了解参考一下别人对目前技术面的看法。作为一个成熟的理性的投资者,对于股评家的文章,只是当作提供了某种信息,只有通过自己结合实践经验判断正确后进行理性操作,方能成为股市的赢家。
2.要注意股评家的长处
股民对股评人士要进行分类处理,对比较优秀的股评人士也要注意他们的长处之所在。
很多股评家在媒体有股评专拦,连续评论。散户股民不妨对其进行“跟踪调查”,看其评论的风格和结果一般怎样,做到心中有数,以帮助自己决策。
3.要学会优秀股评家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股市中各种信息对不同的市场参与者的到达时间是有严重差异的。某些人由于工作或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因素,能先于他人获得信息,又通过学习先行掌握了的一些技术分析知识.便脱颖而出,成为了第一代股评人士。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股评家的队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也有一部分股评家经验丰富、知识全面,具有一些基本分析的能力。投资者在分析判断股评意见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股评人士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使自己较快地把握对市场的判断能力。
4.对股评持灵活的恋度
不同的股评人士对股市有不同的看法,投资者在接受他们的观点时应持灵活的态度。有的投资者可能总在琢磨谁的建议更准确,是名人的?还是大机构的?结果发现谁也没有100%正确的时候。有的投资者可能因一次接受某股评的错误建议赔了钱,以后便对该作者的言论一概嗤之以鼻。事实上,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代表大机构说话的股评并非代表股民利益,而名人也不能左右操盘手的操盘思路。
因此,在不同的阶段接受不同的建议才是有益的。如大盘低迷时,市场人士纷纷为寻底而烦恼,但毕竟会有人理性地作出判断,此时应注意这些股评对后市主流热点的分析,而不必理会大盘的涨跌。当大势走牛时,市场人士又会纷纷为大盘何时见顶而操心,此时投资者也可不理会大盘涨跌,而应该注意有关热点转换方面的分析文章,这样才有可能比大盘先走一步。
参考股评而又不迷信股评,不盲从股评,这应该是现阶段投资者对待股评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