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通常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也可以反映其国力和财富。那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意味着什么?面对不同的方面,会有不同的解释。
一般来说,GDP公布的形式不超过两种,以总量和百分比率为计算单位。当GDP增长数字为正值时,表明该地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相反,如果为负,则意味着该地区的经济进入了衰退期。即使总产出不增加,只是物价水平上升,名义GDP还是会上升。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GDP的增加只是一种假象,真实的GDP变化率才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使用GDP指数时,必须通过GDP缩减指数对名义GDP进行调整,才能准确反映产出的实际变化。因此,一个季度GDP收缩指数的增加足以说明该季度的通胀情况。如果GDP收缩指数大幅上升,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也是货币供应紧张、利率上升进而外汇汇率上升的前兆。
GDP越高,对普通人来说意;的经济状况越好,就意而言,社会整体就业状况好,老百姓的收入也会增加。所以GDP的增长还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新常态下,GDP增长仍然更加注重质量,即不是单纯追求GDP增长,而是在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等综合因素考虑下的增长。因此,增长率与往年相比会下降,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可能不会下降。
那么国内生产总值该如何计算呢?
GDP核算的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法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结果。从理论上讲,三种法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1.生产法是一种从生产的角度衡量居民单位在会计期间新创造的价值的法,即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会计期间生产的产品总值中,扣除投入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的价值,获得增加值。
2.核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产生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收入份额来反映最终结果的一种会计法。
3.根据这种会计方法,增加值是由四部分相加而得到的:工人报酬、净产品税、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支出法从最终用途的角度衡量会计期间产品和服务的最终目的地,包括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