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由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提出,是货币主张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
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
目前的宏观走向有意识地保持货币幻觉,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同时,投资趋热,在这一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最先上涨。如果扩张性货币主张是以通货膨胀来换取产出增长,我们说这种主张有着暂时的“货币幻觉”。货币幻觉一旦消失,就全部转化为通货膨胀。
欧文·费雪(1867-1947),1947年4月29日欧文·费雪因癌症在纽约去世,享年80岁 。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是美国第一位数理经济学家,耶鲁大学教授,1867年出生于纽约州的少格拉斯。
货币中性与货币幻觉是什么关系?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沦的一个基本命题。这种思想可追溯溯到货币数量论的早期陈述,例加大卫休谟在1752年的著作(货币论)、(利息论)和(贸易平衡论)中的经典论述。 “货币中性”作为术语是哈耶克引入英语国家的,他将此术语的创造归功于威克塞尔(1898年)。但事实上该术语的真正使用是在更早的时候,并且应归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十年中活跃起来的一批德国与荷兰的经济学家。
对货币中性的严格证明基于没有“货币幻觉”这种关键假设。帕廷金(1965年)指出,在借贷经济中,在预算约束下谋求效用最大化没有货币幻觉的个人的需求函数,取决于相对价格、利率和初始财富的真实价值,后者包括实物资本、证券持有量与货币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