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女儿节、乞巧节等。七夕节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资料图】
在古时,这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吉庆节日。少女们在七夕节“乞巧”,逐渐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世人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亘古不变,那些温柔而澎湃的爱意通过巧夺天工的创造力,融入瑰丽的文物中,绵恒至今。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七夕。广西日报-广西云《“西”世珍宝·博物志》专栏第4期探秘象征爱情的文物,一起嗑嗑糖。
七夕节,爱是主题
情侣们往往互赠礼物以表爱意
其实“秀恩爱”并非现代人的专利
古人表达心意也是极致浪漫
如千百年来耳熟能详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又如吴越王钱镠写信给夫人——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
原来古人才是表白的高手
在那个没有照相机和PS的年代
人们还将浪漫刻进骨子里
常常寄情于物,以物传情
无声表达着相思与忠贞
“愿作鸳鸯不羡仙”
鸳鸯被视作是爱情的象征
人们常将鸳鸯图案附在
各种各样的物品或饰品上
借此来表达爱意
这枚鸳鸯绿松石串珠
便是一件鸳鸯造型饰品
它长1.1 厘米,宽0.9厘米
鸳鸯并排而卧,首身相连
两翅收拢于身,尾下垂
翅细刻羽毛,首歪而斜对
双目圆睁,嘴相亲,两爪收于身下
宛如一对爱人依偎絮语
透露着缱绻深情
该串珠首连下方有一穿孔
或是用于佩戴
或是钉缝在织物上作为装饰
广西汉墓所出土的
动物形绿松石珠饰为象生器
质地圆润,造型生动,形象逼真
从波斯等地经海路辗转输入的可能性很大
铜镜是古时日常照容用品
同时铜镜也是爱情的见证
在古代婚仪中常作为重要礼仪用品
如“破镜重圆”象征爱情圆满
互赠铜镜亦是表白的方式
这面菱花龙凤纹圆钮铜镜
为六瓣菱花形,圆钮
凸起的弦纹高圈
将镜背纹饰分为内外两区
内区双龙分别在钮两侧
二龙对看圆钮
外区三凤三祥云相绕
凤做展翼舒尾而飞状
双翅及尾部都刻画得细致华丽
龙与凤是中华民族吉祥文化中
最崇高的祥瑞之物
千百年来
定情、结婚此类的喜庆场合
总少不了这对cp来凑热闹
此镜龙凤呈祥,琴瑟和鸣
镜中映照着姣好的容颜
指尖摩挲着铭心的誓言
一面小小的铜镜
承载了多少儿女情长
双獾是清代民间
喜闻乐见的玉饰题材
据说獾是最忠诚于对方的动物
所以双獾也常用作男女定情之物
这枚青玉双獾佩
两獾相互依偎
琢工朴实自然
“獾”音同“欢”
双獾即为“双欢”
寓“幸福合欢”
象征着夫妻婚姻生活
和和美美,欢欢喜喜
前人在制作双獾佩时
多为首尾相接
希望欢乐之事循环往复,无穷尽也
此佩历经多年
依旧闪烁着浪漫的光泽
且附有这么幸福美好的寓意
没理由不喜欢!
自古皇帝大婚可以说是一朝盛事
需要的物品繁多
其中瓷器是重要的一项
又因大婚瓷是按照
皇帝的旨意进行烧制
所以其釉色、主题纹饰、款识等
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
体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意
“燕喜同和”款珊瑚红釉描金“囍”字碗
便是同治皇帝
举行大婚(1872年)时所使用的瓷器
造型规整大方
色彩以红色和黄色为主
瓷器内外通体珊瑚红釉
色彩光艳如珊瑚之美
热烈又艳丽
红地金喜子海碗图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制瓷官样)
碗身所印制的红地金“囍”字
是同治大婚瓷的主要图样之一
喜字相连
寓意男女双庆,新婚美满
也似乎寓意着
今后婚姻生活中的温情之处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有你就好
同治大婚瓷
工艺精致、色彩鲜亮、纹饰考究
……
不仅谱写了晚清瓷器的华彩乐章
构筑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
也彰显了中国瓷器之美
不愧是皇家大婚用瓷
仪式感满满!
不同的时代
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各有不同
但那份热烈赤诚的情感不变
这些充满爱意的文物
展现了古代男女对爱情的期许
让我们感受到
古今情感的同频共振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你发现了吗
博物馆展出的铜镜都是背面
正面到底啥样?
有些博物馆的导游和讲解员
还会神秘地告诉观众
“古镜不能照今人”
这是真的吗?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
自治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据其介绍
铜镜之所以不正面示人
是因为时间久了
原本光滑的镜面
会长满绿锈或有损伤
在使用的时候
必须要重新抛光打磨
才会照出样子
铜镜正面展示。
这些古代铜镜正面原本应是光滑的
但因为历经岁月沧桑
大都会变得锈迹斑斑
昔日光滑明亮的铜镜
非但不能照人,也毫无观赏性
不过幸好铜镜的背面
还有精美的纹饰
所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在摆放铜镜时
都会将其背面朝外
这才是最佳的观赏角度
第①期:聚焦古代礼乐(重器)文物
第②期:聚焦古代货币
第③期:聚焦花山岩画
监制:罗锐 蒋晓伶
统筹:陈丽婕 李冬艳
文案:韦幸文 区双 覃浏榴
视频:罗珊珊 姚佳琪 郭俞含
美编:吴家州 左松霭
广西云青芒工作室出品
特别鸣谢: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个人摄影师“路客看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