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报告中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记录了过去五年人民法院为公平正义所付出的努力。其中,报告中6处表述闪烁着“广西亮点”。
亮点1:以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资料图】
报告摘录:“内蒙古、辽宁、湖北、湖南、广西等法院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机制”
新闻背景:
广西法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自治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目标任务,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全面落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经开区法庭将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贯穿诉讼全流程,通过引导调解、活封、反担保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亮点2: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报告摘录:“在南宁等地设立10个国际商事法庭”
新闻背景:
广西法院履职尽责,主动作为,创新审判机制,完善涉外审判机构布局,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
2022年9月16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南宁国际商事法庭正式揭牌运行,受理的各类涉外民商事案件当事人,不仅涉及越南、新加坡等东盟国家,还涉及澳大利亚等RCEP成员国,以及美国、奥地利、莫桑比克等国家和地区。
2022年12月5日,南宁国际商事法庭委托广西商事调解协会调解的一起涉及澳大利亚的民间借贷纠纷,最终案件成功调解,标志着涉外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进入了实质化运行阶段。
亮点3:以交流合作扩大涉外司法国际影响力
报告摘录:“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
新闻背景:
2022年7月20日,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建设高水平司法合作平台”为主题的第3届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在南宁举行。
此次论坛的举办将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探索司法合作新路径、探寻法律服务新模式,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
论坛上,与会嘉宾还围绕多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并通过《第3届中国—东盟大法官论坛南宁声明》。
亮点4:以“温情判决”保护民事权益
报告摘录:“审理请求返还冷冻胚胎案,保护丧偶妻子辅助生育权益,作出‘人伦和情理胜诉’的温情判决”
新闻背景:
五年来,广西法院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用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的司法,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司法新需求。
2021年11月19日,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适用民法典宣判了广西首例冷冻胚胎返还案,依法支持原告小艺(化名)要求、被告广西某医院返还涉案冷冻胚胎的诉讼请求。
本案法院依法支持原告要求医院返还涉案冷冻胚胎的诉讼请求,维护了原告对胚胎享有的保管、处置等民事权益。同时,广西法院依法承认冷冻胚胎具有潜在的生命特质,应受到特殊尊重与保护,妥善保护了丧偶妻子辅助生育权益,作出“人伦和情理胜诉”的温情判决。
亮点5:以司法之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报告摘录:“依法改判并核准‘百香果女童被害案’被告人死刑”
新闻背景:
广西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坚决依法严惩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对性质恶劣,危害严重,该判处重刑乃至死刑的,决不姑息。
2020年11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再审决定,指令广西高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对“百香果女童被害案”进行再审。广西高院经依法再审并作出再审刑事判决,改判罪犯杨光毅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2021年2月,凶手杨光毅伏法。
2018年至2022年,广西法院严惩侵害妇女、儿童、老年人的犯罪,审结相关案件9395件12647人;加强涉案未成年人综合保护,联合多部门主动介入经济救助与心理干预,共为5900多名未成年人给予司法救助,共发放司法救助金8000万余元。
亮点6:以乡音乡情传递法治声音
报告摘录:“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法院培养双语法官2373人,满足民族地区群众司法需求”
新闻背景:
用乡音拉近距离,用乡情融化隔阂。2018年以来,广西法院聚焦更好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司法需求,大力培养双语法官,因地制宜推行壮汉双语审判,立足民族地区民俗民情,探索出具有广西特色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双语审判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效能明显提升。
目前,广西法院共评选壮汉双语法官266名,每一个壮族聚居地法院都有数量适当的双语法官。他们用少数民族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辨法析理,奔走在田间地头定分止争,走街串巷做群众工作,守护着边疆民族地区和谐安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