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前两天,银装素裹的冬日坝上迎来一群上海旅客,他们清一色背着长枪短炮,拍摄着马踏飞雪的自然美景,这是星光摄影学会组织的摄影游学。与此同时,相距千里的上海星光摄影器材城里,走进了一群时尚新潮的年轻人,他们或组队玩起了谍战剧游,或在无人自拍馆里自助拍照,玩得不亦乐乎。
从“走出去”玩旅拍,到“引进来”Z世代,今年136岁的“星光摄影”不仅没有老字号的泥古不化,还走出了实体零售的流量困局,成为富有活力的“上海影像地标”。秘诀是什么?答案是敢想、敢玩、能共情的“跨界出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化为媒推动平台升级
“星光”的前身为“万金记”旧货店,创始于清光绪十二年,以经营旧光学仪器为主,货源来自收购外国船员的照相机、望远镜、船钟、手表等。
新中国成立后,“星光”逐步向销售新品相机转型,成为经营各类照相机、望远镜、闪光灯、变焦镜和各类摄影附配件、光学仪器的专业特色商店。
1997年6月,为支持传统“名、特、优”企业的发展,推进淮海路品牌战略,上海益民商业集团加大投入,增资重组“星光摄影器材城”,并在鲁班路落成开业,很快就成为上海人购买摄影器材的首选地。
但随着时代变迁,“星光”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行业冲击。从智能手机对数码相机的冲击,到电商平台对实体零售的挤压,双重压力让“星光”一度风光不再。怎么办?是与相机厂商一起落寞,还是另辟蹊径重塑品牌?
近年来,“星光”开始尝试探索摄影背后的文化沉淀,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力推平台升级。2022年,即使受到疫情影响,它依旧组织举办了300多场线下活动,包括摄影外拍、知识讲座、摄影比赛和作品展、相机藏品交流、主题剧游等一系列影像文化活动,仅活动营收就破了千万。
迈入“2023消费提振年”,老字号更要以新玩法来抓住消费复苏的机遇。今年,“星光”计划走出上海,在全国各地设立“星光驿站”。“福建泉州、山东菏泽、江苏宝应,还有长白山等等,都将拥有一个个星光驿站。”上海星摄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尹晓静说,依靠文化软实力,“星光”将以组织旅拍团的形式“走出去”,打造“摄影+旅游”的产业联盟。
用年轻方式诠释老字号
有钱有闲的中老年人曾是星光摄影器材城的主要客群,如何让更多“Z世代”走进“星光”,成为“新粉”?“星光”尝试引进年轻力量,以拥抱“二次元”的开放心态,开设星光色谷影像生活馆。
最近,走进星光城的人都会发现,B区有些与众不同。这里的装修风格花花绿绿,没有各种在售的摄影器材,而是被分隔成不同的区域,包括游戏竞技区、自拍摄影棚、相机博物馆等等。这里是星光色谷影像生活馆,也是黄浦区首家老字号公共创业实训基地。
为什么要把老字号的场地资源、设施设备拿出来,为创业青年提供空间支持、技能支持?“为了破圈。”尹晓静说,以摄影为媒介,支持青年创业,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孵化平台,也能推动老字号转型创新,“圈粉”年轻人。
“上周末我们在这里玩谍战剧游,又体验了一回无人摄影棚,不知不觉一下午就过去了。”“95后”小周说,没想到爸爸常来淘货的星光摄影城,如今成为了自己的“团建基地”。
他所提到的谍战剧游,就是以相机博物馆为载体,打造的沉浸式体验项目。六位参与者换上颇有年代感的服装,“穿越”到抗战时期的隐蔽战线,潜入敌营斗智斗勇,了解间谍机的使用方法、体验蓝晒制作步骤,破译隐藏在“照片”中的核心情报……
“社恐友好”的无人摄影棚也是“Z世代”的心头好。在智能大屏上选择不同的打光模式后,就能在无人打扰的专属空间里尽情发挥自己的创意,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在快门声中定格这一瞬间。
GamesLife创始人钱铮则在这里经营了一家具有二次元特色的咖啡馆,还落地了二次元cosplay摄影部和家用机电竞俱乐部两个业务板块,最近他正忙着组织下月开赛的斯普拉遁3联赛,星光城正是上海赛区的赛点。
“今年我们准备大干一场。”他告诉记者,去年有500多人报名参赛,线上线下围观的玩家更多,预计今年更将人气爆棚。布置出樱花和风的二次元摄影部也将步入正轨,借助星光的老字号品牌和业内影响力、专业度,为coser提供规范化的场地和服务,举办cosplay摄影大赛等等。
这些“新”带“老”的各种尝试,都让老字号的经营之路愈发宽阔。(新民晚报记者 张钰芸 特约通讯员 孙霞琴)
编辑:张月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