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山月浦镇,聚源桥是个好名字,代表着老百姓期盼这片土地像一只聚宝盆,能够聚集“福源、财源、人缘”。聚源桥村的党支部书记奚霞明,这位曾经的企业家说起他和村里的故事,怎么也说不完。
从企业家到村支书
奚霞明是聚源桥村党支部书记,也是宝山区唯一的来自农村基层的上海市党代表。但大家也许不会想到,他曾经是一个企业家,有着红火的事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3年3月,月浦镇党委找到奚霞明,希望他回村去当支书、搞建设。一开始是有点犹豫的,后来奚霞明去找了他的父亲,曾经村里的老支书。父亲告诉奚霞明:“你现在的小家庭搞的很火热,但是你还要把大家庭也搞上去。”
于是,奚霞明就回来了。
从穷村到富村
奚霞明说,聚源桥村有个好名字,老百姓也希望这片土地像一只聚宝盆,“聚福、聚财、聚缘”。然而在十多年前,聚源桥村还是个在月浦全镇14个村子中排名倒数的经济薄弱村。要将这样一个穷村发展为富村,成为一个真正的聚宝盆,奚霞明和村里的人们可是花了大功夫。
一是建强组织,完善机制。奚霞明带领村两委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员联系户”制度优势,收集群众“微心愿”。当时支部全部22个在职党员参与,联系了全村269户家庭,平均每个党员联系13户家庭,共征集到48位村民们想要解决或实现的53个“微心愿”,收到这些微心愿之后,党支部对这些微心愿进行归类和派单。通过这些微心愿,村里清晰地看到了当前乡村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漏洞或短板,并以数据和问题为导向,找差距、抓落实。
二是科学治理,集中资源。对于农村而言,土地是发展最重要的底气和本钱。因此要借助党组织的机制和力量,解决好土地的问题。例如自留地的集中管理,奚霞明和他的同事们曾遇到不少困难。早前,村里“人动地不动”,无序垦种现象严重。对于重新分配自留地,因为份额变动和传统意识,多数村民抱有抵触情绪。村里便回购所有自留地,给不想种地的村民经济补贴,给想种地的村民划分固定点位的土地。最终让村民手里散乱的“一亩三分地”变身充满海派乡村韵味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
三是做好服务,引入产业。地有了,村子接下来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有了。上海安然园艺有限公司,是近几年聚源桥村引进的重点企业。该公司三易其址,先后在其他村子尝试运营,都因为各种问题搬迁。奚霞明看中了该公司新颖的售卖模式和前沿的产品内容,给出各类支持举措,并将刚才提到的自留地集中管理腾出的土地供他们在聚源桥安家。现如今,该公司的品牌爱萌多肉已经创造亩产收益超过300万元,拥有线上粉丝43万。聚源桥村也和该公司联合成立聚新农业专业合作社,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村子的财力上来了,村民的日子也更好了。
从艰辛到喜悦
回顾这九年,奚霞明自己也是感慨良多,有艰辛有喜悦。到村里已经九年了,九年来,聚源桥村民收入持续提升。在薪金方面,89名村民实现就地就业,平均年薪4.8万元;股金方面,每户村民年均可增加2000元的分红;财产性收入方面,农房租赁由5万元提升至12万元。不仅如此,聚源桥村集体收入从2013年的223万元跃升到2021年的920万。另一方面还收获了很多荣誉,自2017年起,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市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市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村民们都说,聚源桥村终于有了“聚宝盆”!
奚霞明坦言,聚源桥村能够走到今天,依靠的是各级党组织正确坚强的领导,依靠的是党员群众的同心协力,依靠的是全社会多方力量的关心支持。站在第九年,面向第十年,奚霞明和同事们有更大的信心和更足的底气,继续汇聚党建引领之力,应对更多的挑战,建设更美好幸福的乡村。
编辑:刘明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