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锦江乐园夜市中,顾客购买章鱼小丸子。均本报记者 李茂君 摄
都说“人间烟火气,当数夜市最浓”。法规中对设摊经营不再“一禁了之”,让市民读到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城市治理气度。
“童年的回忆和上海的烟火气一起回来了!”老田停好车,走进周浦夜市后感慨道。天刚擦黑,周浦夜市已是人声鼎沸。步行街两面是古色古香的殿宇楼阁,中间的小摊次第排开,水果生鲜、烧烤肉串、衣服饰品、美甲、套圈、气球、鲜花……应有尽有。老田家在长宁,这次专程带着女儿来“赶集”。“浦东十八镇,周浦第一镇,隋唐时期这里就商贾云集,有历史嘞!”
像老田这样专程逛夜市的市民不在少数。有人就喜欢郊区夜市的热闹,说在这里看到了“接地气的上海”,还有摄影师专程来拍这种人间“烟火气”。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夜市话题均为流量热帖,每个从蓬勃夜市归来的“90后”“00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修图发朋友圈。有的甚至开启实时直播,而这些网上的流量又引来线下流量,为夜市积攒人气。
经济学家陆铭在《大国大城》中指出,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拥有庞大的工薪阶层、中产阶级和高端人才,他们既会去高档餐厅、购物商场消费,也会在路边摊吃个早点、夜宵,买个耳坠、短裤。而后者,就是摊贩的商机。这也是为什么摊贩喜欢往北上广深跑,且喜欢到市区摆摊,因为那里的潜在客户最多。
“没有人不爱路边摊,除了周边的居民。”住在彭浦的老居民孙琴此前是彭浦夜市的投诉者。“炒河粉的摊位就在我家楼下,一直闹到凌晨4时。彭浦夜市取缔后,一下子清静了。”不过,几年之后当孙琴搬到虹口后,她又异常怀念当年的情景。“那叫一个闹猛啊,活色生香!”
在几个城市居住过的刘先生发现魔都夜市的海派特色。在上海的地摊上,你可以看到20块3条的短裤、10元一打的袜子,名贵而性价比超高的花草,也能看到小众但品位不俗的精油、香膏。有人惊喜地发现,可以淘到欧洲的古早小家具。“上海夜市就是个宝藏之地。”
记者的探访也印证了刘先生的印象。灯火璀璨的“首尔夜市”,最热闹的是银亭路到虹莘路300多米长这段。这里除了琳琅小吃,还有各种摊铺,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
“我们可能过于执着于洁癖式的秩序偏好,而忽视多样化需求。”在复旦大学教授唐亚林看来,城市离不开摊贩,这是城市居民需求决定的。市井生活就似路边摊的汇集,是老百姓的日常生计之源,是就近方便、经济实惠、随看随买的日常消费品之地,也是年轻人打个卡、发个照的放松之地。从这种意义上说,法规对设摊的有序放开,传递出一种包容开放的积极信号。
编辑:张月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