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监管部门对于经营贷等违规流入楼市的监管持续从严。近日,银保监会公布8张罚单。其中,5张罚单处罚原因涉及个人经营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个人经营贷款制度不审慎等,处罚金额合计超千万元。
总体来看,在年内银行机构罚单中,信贷业务违规仍较为集中,其中,违规“输血”房地产仍是部分机构“踩雷”的主要原因。
信贷业务及合规管理是监管重点
11月4日,银保监会发布8张罚单,涉及4家大型银行。
其中,3家银行涉及信贷违规,分别被处以罚款460万元、500万元、260万元。从处罚原因来看,主要包括个人经营贷款挪用至房地产市场、个人经营贷款“三查”不到位、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个人经营贷款制度不审慎、总行对分支机构管控不力承担管理责任等。
信贷作为银行的核心业务,今年以来仍是监管处罚的重点。11月8日,乐山银保监分局发布罚单显示,乐山嘉州民富村镇银行因违规发放贷款,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处以罚款80万元。
自贡银保监分局11月1日发布罚单显示,四川富顺农村商业银行因“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发放虚假固定资产贷款;违规提供融资;贷后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处以罚款78万元。
毕马威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处罚最为集中的业务领域和管理领域分别为信贷业务及合规管理。其中,信贷业务涉及罚单近千张,涉及整体罚没金额的超六成。处罚案由方面,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三查”不尽职、信贷资金被挪用等居前。
值得留意的是,从相关机构罚单来看,违规“输血”房地产仍是部分机构“踩雷”的主要原因。如湖北仙桃农村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经营贷违规流入房地产”;广州银行深圳分行“违规发放个人贷款,违规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某股份制银行武汉分行“贷后管理不尽职,个人经营贷被挪用于归还商用房贷款”等。
严查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
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市,一直是金融监管部门查处的重点。
去年3月,银保监会、住建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提出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加强信贷需求审核、加强贷款期限管理、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加强贷中贷后管理、加强银行内部管理、加强中介机构管理等要求。
其中,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方面,要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内部制度,强化内部问责,加强经营用途贷款监测分析和员工异常行为监控。同时,加强贷中贷后管理方面,要严格落实资金受托支付要求,加强贷后资金流向监测和预警。要和借款人签订资金用途承诺函,明确一旦发现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要立刻收回贷款,压降授信额度,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去年以来,北京、广东、天津等多地都展开了清查行动,严查经营贷、消费贷等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行为。
在分析人士看来,一些经营用途贷款被违规挪用于房地产领域,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源。严肃治理此类违规行为,将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值得留意的是,此前,少数消费者以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小微企业经营贷款名义办理贷款,但未严格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资金,部分贷款资金被违规挪用于购买房产。甚至存在不法社会中介以“包装贷款”等名义,在消费者实际未经营企业的情况下,鼓动和协助消费者伪造企业经营资料和银行账户流水,用于申请经营贷款的情况。相关人士指出,其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也会对消费者自身造成不利影响。
去年9月,重庆银保监局发布《关于经营用途贷款流入房地产领域存在风险的提示》,提醒消费者,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经营用途贷款等信贷资金不得违规用于购房、结清房款、偿还其他渠道垫付的房款。如果违反贷款合同约定,违规使用经营用途贷款资金,借款人可能会被银行机构采取惩戒措施,面临提前还款、核减授信额和纳入征信系统等风险。此外,不法社会中介收取高昂费用,但其没有资质提供经营用途贷款等金融产品的咨询和服务,并不能确保消费者贷款申请获批,消费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风险。(本报记者 吉雪娇)
标签: 银保监会公布8张罚单 违规输血房地产 部分机构踩雷 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