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15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聚在一起的“中国—东盟非遗大集市”,让游客一站式感受到广西各地各民族独有的歌圩文化的“那里市集”……随着各类创意市集的兴起,广西不少非遗工作者,开始尝试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把非遗技艺展示从馆内搬到馆外,通过市集的方式展示非遗技艺,让非遗“看得着”“摸得到”。
非遗市集奉上文化大餐
(相关资料图)
6月10日,一场“体验非遗技艺”的市集活动在南宁博物馆举行。在市集上,市民可以看到非遗传承人现场秀“绝活”,也可以购买各类创意十足的非遗文创,并上手体验非遗技艺。
在南宁博物馆非遗市集上展出的非遗工艺品。记者 游拥军 摄
去年创办的“那里市集”,汇聚了众多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带来匠心手作、非遗文创、艺术展演,让人们见证了更多非遗技艺的精彩。从南宁青秀山到百色田州古城,“那里市集”吸引了大量市民近距离感受极具特色的“非遗大餐”。当侗族琵琶歌唱响,壮族背带展示在众人面前,瑶乡油茶迎来八方宾客,这些在市集上展示的非遗技艺,让不少年轻市民爱上了“赶集”。
在南宁博物馆非遗市集上展出的非遗工艺品。记者 游拥军 摄
市民黄女士告诉记者,在市集上“淘”到独一无二的非遗商品,会让她感到十分满足。而原来对广西非遗不了解的她,在参加了一场非遗市集后,不由得感叹“原来广西有这么多精美有趣的非遗技艺”。
游客在南宁博物馆非遗市集挑选非遗工艺品。记者 游拥军 摄
为传承人提供交流平台
杨云是自治区级非遗项目隆林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过去一年时间里,她参加了大大小小的非遗市集近10次。“非遗技艺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市集为我们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与普通民众接触的机会、一个自我宣传的平台,同时也是非遗商品销售的渠道。”杨云说,参加市集还能够让来自天南海北的手工艺者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鄢小刚是一名皮影戏表演艺人。近日,他带着皮影出现在南宁博物馆举办的非遗市集现场。“我可以在这些市集里寻找到具有共同审美趣味的观众,一起分享我的作品,让皮影文化被更多人看到。”他告诉记者,通过市集这样的形式,不少市民可以近距离接触到非遗技艺,有的会萌生兴趣,有的主动和他交流,甚至上手体验,每一次的分享都让他倍感满足。和鄢小刚一样,在不少非遗传承人心里,非遗市集成为了非遗创作者与爱好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
让非遗商品走向大众
“市集这种形式能更好地拉近非遗和人们的距离,让非遗技艺更贴近生活,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南宁博物馆宣教部讲解员张璐瑶表示,非遗市集让非遗传承人和观众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人们对于非遗技艺的了解,满足人们对于非遗手工艺品的需求,是非遗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之一。
“市集上,大家可以近距离地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的历史、技艺和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周建洪表示,每一项非遗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非遗市集为市民打造身临其境之感,展示有温度、有质感的产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情感产生交融共振,进而激发传承保护的自觉性,让“阳春白雪”的非遗,走近普通市民的生活,让更多的非遗商品走向大众化,走向时尚年轻化。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