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爹90岁了,脸上的皱纹已深如沟壑,背有些微驼,腿脚也没年轻时那么矫健。
可是他一点都不想被贴上“耄耋老人”“颐养天年”的标签,因为他还有很重要的事要做,“我要替他们多看看这和平盛世……”
【资料图】
莫兆明经常来烈士陵园祭扫,和战友们“说说话”。实习记者 何俊涛 摄
“老朋友,你又来了”
莫爹名叫莫兆明,柳州市鹿寨县江口乡人。
4月3日上午,莫兆明拿着扫把,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一起打扫鹿寨县江口乡烈士陵园,仔细整理丰碑前的花束。因为,次日当地干部群众将前来祭奠烈士。
莫爹有力地挥动着手中的扫把,将陵园里的落叶扫到一边。此时刚下完雨,四周紫荆花开得正好,松柏青翠。微风拂过,叶子轻轻颤动,雨滴抖落,好像在打招呼:“嘿,老朋友,你又来了!”
可不是老朋友么!莫爹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再熟悉不过了。从1966年起,莫爹守护这些在江口剿匪战斗中牺牲的烈士们已近60年。
“我不认识你们,但我记得你们”
其实,莫爹与长眠于此的烈士们素不相识。然而,他们却有着千丝万缕的牵绊。
1950年春,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匪首和地主恶霸趁春荒严重和朝鲜战争爆发之机,在雒容县等地发动武装暴乱。中国人民解放军438团指战员和地方武装力量,开展了大规模剿匪斗争。
那时莫兆明才16岁,曾见过这支剿匪部队的英姿,并因此受感召而参军入伍。多年后莫兆明退役返乡,发现这些在江口牺牲的烈士,就是当年剿匪部队的成员。“他们用生命守护了我的家乡,现在,轮到我来守护他们了。”
“这盛世,我们一起看”
“守护”这件事,做起来并不容易。1966年前后,莫兆明协助乡政府,将在江口乡剿匪战斗中牺牲后被散葬在周边山上的烈士遗骸,集中安葬在乡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一座山上,设立了烈士纪念碑。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守护这座烈士纪念碑,平时经常来打扫、除草,每年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日就来祭扫。
1998年,考虑到老纪念碑四周地面没有硬化,且所处位置狭窄,当地乡政府决定把纪念碑迁移到该乡北面的一座小山岭上,新建一座烈士陵园。
再次迁葬烈士,当时已经65岁的莫兆明在腰上绑上安全绳,坚持进入纪念碑墓穴中,将安放烈士遗骸的金坛,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抱出来。
江口乡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莫仕波介绍,2016年该乡将烈士陵园往外扩大到约1000平方米,将纪念碑四周全部硬化,在外围栽种松柏和紫荆花,并安排专职人员清扫。
尽管年纪越来越大,但闲不住的莫兆明,还是经常从距此地约1公里的家里走来看看,和保洁人员一起打扫卫生。
“老战友,我很想你”
莫爹说,他这么些年守着这座碑,还存着一点小小的“私心”。
当年他入伍后没多久,就响应国家抗美援朝号召,成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在前线作战。
那时的莫兆明是一名通讯兵,负责和通讯班的战友在枪林弹雨中收拉电话线,保证前线的通讯畅通。电话线长的有两三千米,被炸弹炸断了就要去接,虽然是在战壕里,但也很危险。
“战斗很惨烈,我的不少战友都牺牲了。”提起当年的那场战争,老人神情凝重。他记得有一次,一枚敌军炸弹将他们连部的防空洞口炸塌,副指导员受伤被埋,不幸牺牲。
莫爹说,很多战友长眠在朝鲜半岛,无法亲自祭奠他们是他一生的遗憾。他希望通过立碑、洒扫、祭奠这些方式,表达对烈士的尊崇和敬意,也弥补一下自己心中的遗憾。
“你们的故事,我来讲”
“莫爹不但守护这座烈士陵园,还是我们的义务讲解员。”莫仕波说,江口乡烈士陵园是鹿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葬有1950年4月至8月在江口、导江两乡清匪反霸斗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38团指战员、雒容县大队战士、雒容县干部共27名烈士。多年来,莫兆明向到此开展爱国教育的单位和学校,讲述众烈士的英勇事迹,以及自己入朝作战的故事,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3月,在莫兆明的鼓励下,即将大学毕业的孙子莫启文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新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