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贸试验区聚焦生物医药、增值电信、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开展开放压力测试;山东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围绕海工装备、海洋渔业、蓝碳经济,制定海洋全产业链制度创新行动方案;江苏自贸试验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近期记者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多个自贸试验区都在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频频部署。
多地频频部署
推动优势产业发展
探索干细胞、基因诊断及治疗技术开发与应用开放发展新模式,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临床转化能力提升等重大工程,加快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北京日前印发的《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投资自由便利专项提升方案》中,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重点。
近日上海印发《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加快建设“动力之源”,重点发展大国重器核心装备、高端动力部件及装备的高附加值环节。
记者还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多个自贸试验区都在围绕重点产业培育频频部署。
例如,作为“蓝鲸1号”“蓝鲸2号”等大国重器的诞生地,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大力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强基行动,通过引进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中科院育成中心等29个涉海科创平台等,带动涉海产业产值超300亿元。
对于下一步发展,烟台片区提出,将制定海洋全产业链制度创新行动方案,携手威海、东营、日照等地打造“山东海工”行业品牌、共建山东“深蓝粮仓”,为国家经略海洋提供更多“山东方案”。
另外,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聚焦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这一定位,围绕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发力;江苏自贸试验区苏州片区提出,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连云港片区则结合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推进能源交易中心建立并实体化运作。
加强制度供给
开展针对性创新探索
在进行产业布局的同时,配套的制度创新也在加强。江苏自贸试验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其中,在苏州一个片区内便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2000家。生物医药也被称为苏州片区的“一号产业”,产业综合竞争力跃居全国首位。
江苏省自贸办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下一步,将在探索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上发力,梳理片区内企业存在的堵点、痛点和难点,立足需求开展政策设计,积极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试点尽快落地。
上海临港新片区提出将建设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在民用航空、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建立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综合保险补偿机制。
北京自贸试验区则提出,聚焦生物医药、增值电信、自动驾驶等重点领域开展开放压力测试。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张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是“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经过近九年的建设探索,目前,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到了围绕产业发展进行针对性创新的阶段。
商务部统计显示,2013年,我国在上海设立了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如今扩围至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同时,21个自贸试验区以占全国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18.5%的外商投资和17.3%的进出口。
发挥排头兵作用
引领高质量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当前部署来看,自贸试验区建设将更加聚焦引领高质量发展。
今年初,商务部在部署自贸试验区发展方向时,明确提出自贸试验区要进一步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全产业链集成创新,吸引产业链全球生产要素资源,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更多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杜国臣对记者表示,高质量发展是指引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开放的主题,自贸试验区应当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中央到地方,都普遍强调高质量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并加大了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力度。”杜国臣表示,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基础性制度开展深层次改革试点,更加强调制度创新的集成性、系统性以及制度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成为当前中央及各地推动自贸试验区发展政策的共同特点,也是自贸试验区进入到“深层次”发展阶段的自然折射。
在张威看来,聚焦产业发展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制度创新,一方面能够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对全国同类型产业发展也将起到引领促进作用。随着更多突破性创新举措的推出,自贸试验区在培育重点产业方面的优势将得到更好发挥,塑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