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州镇联合村龙溪街6号的来料加工致富工坊分车间里,工人们正在专心加工短裤。
川观新闻记者 杜杰 文/图
7月24日下午4点过,才从自家李子园里除草、浇水出来,她又去了车间,坐到自己的工位上。取布、粘胶、熨烫……阿坝州汶川县灞州镇联合村龙溪街6号的来料加工致富工坊分车间里,43岁的袁志秀才放下镰刀又拿起熨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即便是农忙,一天也能做200来条短裤,做一条能挣1.2元钱。”袁志秀说,最满意的是在家门口有活干,既挣了钱又顾上了家。
“我们分车间专做无痕短裤加工,根据农忙农闲,向总部申请加工量,一个月能加工4万至6万条短裤。”灞州来料加工致富工坊分车间主任余莉敏介绍,车间工人全部都是附近的村民,“上班时间灵活,还可以领货带回家加工。”
余莉敏口中的“总部”,是指20公里开外的汶川县来料加工致富工坊总部。占地面积3800余平方米的总部车间里,也是一片繁忙的生产场景,手工、裁剪、机器、配货、查货、办公室六大部门协同分工,工人们各司其职。
前道粘胶、过大机、接侧边、压侧骨、打枣、检验……每加工一条无痕短裤,必经这6道工序。已经在总部上了4年班的杨志美是一位聋哑人,她做前道粘胶这一工序。28岁的杨长秀时不时抬头看看身旁画画的女儿,“放暑假了,带着5岁女儿来上班。”车间一角,还有3个小朋友在儿童区域玩耍。
杨梅在整理工人们加工制作的汶川特色产品。
“孩子开心,家长也放心。”汶川县来料加工致富工坊总部车间负责人杨梅说,2018年以来,在浙江对口支援下,汶川率先建起来料加工致富工坊总部,投资少、门槛低、就业灵活等特点,给农村妇女就近就业带来便利。
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脱贫户246人,占比12.27%;残疾户56人,占比2.79%;汶川订单交付准时率92%……在致富工坊总部的数据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大屏幕上实时动态更新着产量排名、车间吸纳带动情况、质量控制、订单进度明细等数据。
“数字赋能,我们推动生产从线下到线上。”杨梅介绍,今年上半年,汶川加工量突破283万件,通过技能培训、跟岗学习、举办竞赛等方式,把加工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保质保量的同时,还保证了老百姓的收入。
工人们在汶川县来料加工致富工坊总部车间加工短裤。
数据显示,目前,汶川建成来料加工致富工坊分车间37个,并进一步拓展到茂县、理县、马尔康市、壤塘县等地,参与加工的工人1500余人,人均每月增收超过2200元。
“汶川‘总部车间+分车间’的就业模式,入选国家人社部20个典型案例,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项目。”汶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彭建军表示,依托浙江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市场优势,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支持、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为促进城乡居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