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将在2023年1月1日正式实施 马丹 摄(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丹)0-6岁是社会的“最柔软的群体”,需要更悉心、更全面的呵护。近日,《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全文发布,并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个针对学前、托育服务的地方立法。记者从上海市教委了解到,根据《条例》,上海除了继续推进托幼一体化等普惠性托育服务,还将探索多种形式的社区嵌入式宝宝屋,全面覆盖到每个街镇,为有需求的家庭解决临时托育难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外,《条例》也将在资源规划建设、投入机制、人才队伍培养和职业发展通道等关键领域建立体制机制。这次立法还重点完善了上海托育机构设立和监管制度,明确相关法律责任,解决从机构设立到事中事后监管的闭环管理的问题。
学前、托育服务坚持普惠多元
自1999年起,上海开始探索建设0-6岁一体的管理体制机制。2018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托育服务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多渠道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在推进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工作方面,上海已经有了不少有效的机制和措施经验。
《条例》共分十章六十九条,确定了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原则、定位和政府部门职责,将各级政府、各部门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的投入保障、监管等责任落实、落地、落细。《条例》明确了以政府举办的公办幼儿园为主,构建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普及学前教育;通过多种方式,构建普惠多元的托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托育服务。要求将幼儿园及其托班的布局纳入相应的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及其托班,实现“五同步”。强调了保育教育的基本原则与要求,规范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工资福利以及禁业要求。明确经费投入机制及市区政府投入的责任主体,完善支持优惠政策。健全综合监管机制,从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经费监管、质量监测评估、教育督导、人大监督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监管要求,织密监管体系。
目前,上海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9%,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73.89%,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3%,而全市街镇普惠性托育机构覆盖率已达到了97%,近50%的幼儿园已经开设托班,解决有需求家庭的就近入托需求。
孩子们在普陀区曹杨街道社区宝宝屋里玩得正开心
宝宝屋街镇覆盖率将达100%
“老小旧远”,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上海为破“入托难”“入托贵”,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主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模式,已基本形成幼儿园托班为主体、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体系。市教委托幼处处长孙鸿说,0到3岁尤其是2岁以前的幼儿有其特殊的身心发育特点,家庭是更适合的照护场所,“但是,双职工、祖辈带娃等现实问题确实也给婴幼儿的家庭带来照护压力”。因此,上个月上海率先在静安区试点社区嵌入式“宝宝屋”后,普陀、浦东、奉贤等多区也先后因地制宜开办出多种样态的“宝宝屋”,为有需求的社区居民提供“喘息式”的临时托育服务。
《条例》也明确将宝宝屋这样的社区托育服务纳入其中,特别强调:“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协调社区托育点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辖区内人口结构、托育服务需求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配置情况,建设社区托育点提供临时照护服务。”
据透露,明年,上海除了会开设更多的公办幼儿园托班,2025年达到千人托位不少于4.5个,还将全面建设社区托育点,让宝宝屋的街镇覆盖率将达100%。此外,市教委正在推进完善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站点的布局,加强科学育儿指导资源和指导队伍建设,把科学育儿纳入一网通办“出生一件事”中,让家庭在迎接新生命的同时即可享有公益、便捷、贴心的服务。
编辑:张月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