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北京27万余名教师即将迎来第39个教师节。他们之中,有人坚守抗洪救灾一线,无私投身家园重建;有人辛勤耕耘,悉心浇灌幼小的梦想;还有人勇攀高峰,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这些“宝藏”教师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无私奉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先结婚、后恋爱,爱得很深沉、很执著,从来没有后悔过,”提到自己与航空发动机的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刘大响开玩笑地这样说。作为中国航空动力界的第一位院士,刘大响扎根基层开展科研,为国产飞机装上强劲的“中国心”。
1970年,刘大响来到川西北的江油624所(今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这里一干就是30年。“我的工作是主持建设高空台,也就是建设大型设备群,模拟空中飞行状态和环境条件,对发动机进行试验。”刘大响解释,这是独立自主研制新型航空发动机不可或缺的重要试验设备,20世纪60年代后,发达国家所研制的各型先进军民用航空发动机,无一例外都是从高空台中“飞”上蓝天的。
在高空台建设中,他冒着风险采用新材料改造加温炉,使升温时间从30小时缩短至3小时,大大节约了发动机试验成本;提出用大型膨胀涡轮替换氨冷冻机组,消除了高空台试验时的重大安全隐患;主持完成高空台总体联合调试,其试验技术和测试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大型连续气源高空台的国家。
来到北航,刘大响一直坚守教学一线,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以及航发领域知名教授。如今,86岁高龄的他依然为航空教育事业奔走在大江南北。他常说,自己属牛,“老牛自知使命重,不用扬鞭自奋蹄”。60余载动力求索路,从翩翩少年到耄耋老人,他那颗充满活力的“中国心”,一直在为动力强军、航空报国、人才强国蓬勃跳动着……
9月1日,随着覆盖在校牌上的红布被缓缓揭开,雄安北海幼儿园正式揭牌,开学迎新。望着新校园,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露出欣慰的笑。从教40年来,她用爱伴成长——每天第一个到幼儿园,站在大门口为孩子们送上清晨的第一声问候,用拥抱和微笑点亮孩子们的一天。这样的理念也被“移植”到新园里。
柳茹倡导开门办园,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教育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背景下,她带领教师们积极投身“一核两翼”建设,在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开办分园。
北海幼儿园城市副中心园开园后,她不畏舟车劳顿,经常前往分园进行调研,开展“开学第一课”“两会归来话教育”“师德大讲堂”等活动,副中心两所分园实现了“异地办学源于母体,优于母体”的新格局,解决了1090个家庭的后顾之忧。此外,她还积极成立市、区级园长工作室,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智慧,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援帮助,辐射了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多年来,柳茹一直为自己“加压”。“现在我的责任不仅在于北海幼儿园,而要放眼全国,尽自己所能,为全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如今,她调研的脚步已经深入到西部边远地区。怀着“为学前教育事业做点事儿”的朴素愿望,柳茹步履不停。
“住进学校的安置点,我主动做了很多事:帮助校长搬运物资,给直升机画点位,夜晚值守校园……大人们每天都奋战在一线,我也要为他们分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新学期开学,门头沟区王平中学初三1班的班会上,学生王绍迪向全班讲述了自己在安置点志愿服务的经历。
讲台上,小伙子阳光的笑容感染了每一个人。讲台下,王平中学校长高连朝为他竖起大拇指:“绍迪同学的分享让我回想起那些日日夜夜,他忙碌的身影感动着我,让我感到骄傲。”
眼下生机勃勃、书声琅琅的校园,一个月前还是另一番景象。一场强降雨,让学校教学楼、宿舍、食堂都渗了水,天花板吊顶脱落;学校花园陷下一个大坑;围墙也有不同程度的塌陷……
高连朝还记得洪水突然来袭的那天,当时,水深齐腰,受灾村民无法进入学校避险。他当机立断借来工具,将学校西侧的围墙凿开一个大洞,带领教师和村干部,通过凿开的洞,往返20多趟将82名村民运送进学校,临时安置在学生宿舍。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学校成为了村民避险求生的“安全岛”。现在回忆起那段经历,他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开学后,高连朝依旧忙碌。每天,他都要到每个班的课堂上、操场上,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生活状态。如今,凿开的围墙已经被重新修复,但高连朝的故事,通过师生们的讲述依然回响在校园里。他说:“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孩子们,懂得感恩、珍爱生命,为重建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