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科创企业,扶持“专精特新”,既是金融企业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为破解科创融资难题,兴业银行加大金融服务实体,围绕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中小科技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于2022年初创新推出“技术流”评价体系,加速形成科技创新能力在金融领域的量化手段,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
兴业银行“技术流”评价体系是对银行传统“现金流”评价的重大突破和补充,使用打分卡模型,从科技创新能力角度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趋势进行量化评价,涵盖了知识产权、科研实力、创新成果等15个考察维度,更加全面地评价企业综合实力,更加精准匹配和提供金融服务,并在客户准入、授权管理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政策。
(资料图)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作为“技术流”首批试点机构,积极响应总行号召,充分发挥“数据+模型+系统”技术底座的支撑作用,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快速实现从技术流“1.0”搭框架、“2.0补短板”、“3.0”夯基础到“4.0”促提升的演变,不断提升对科技企业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水平。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举办的金融创新及“技术流”模式研讨交流活动现场
据了解,兴业银行上海分行2022年全年应用技术流模式审批574户,审批金额617亿元,带动科创金融投放309亿,同比增加125亿元,增幅67.9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笔数和金额位列全市场第2,获上海市科委颁发的科技金融合作银行先进奖、市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创新中心奖,在人民银行信贷导向效果评估中被评为A类机构,同时与园区金融融合推进,搭建园区、企业、银行三方合作平台,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和全方位服务,科创企业数字化经营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在“技术流1.0”阶段,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主要围绕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将“技术流”评价作为传统信用评估模式的补充,着重考察企业的知识产权、科研实力、创新成果等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技术流”评级更全面地评价企业综合实力,畅通科创企业融资渠道,让更多的金融资源助力基础研究、科技创新领域,增强金融服务的有效性,同时不唯数字、不唯考核,运用技术流理念创新审查审批风控逻辑和评估体系,形成对科创企业“敢贷”“愿贷”“会贷”的信贷文化。
以某创新药企为例,与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合作之初恰逢其主营产品被纳入全国医保,降价幅度达44%,持续的研发投入导致盈利大幅下降。该客户最初虽未列入技术流名单,但兴业银行上海分行运用技术流评价体系,启动技术流专家库深入讨论,研判科技资质、技术研发能力,了解到其在阿尔茨海默及认知障碍疾病方面产品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首轮即给予6000万元授信额度支持。一年来持续在供应链、生产基地项目融资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带动多个价值客户,银企合作日趋深化。
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快速进入“技术流2.0”阶段,积极与总行联动打造自动化运营体系,引入各类官方数据,实现科技企业的基础数据自动获取、技术流自动评价,极大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有效提升客户体验,提高金融服务的便捷性。
“从1.0到2.0,最大的感受是业务效率的提升,只需要在系统中输入企业名称,可以立刻查询到客户的科技实力,为经营机构拓展科创群体提供了有力支撑。”一位一线客户经理在使用后感慨道。
步入3.0阶段,兴业银行上海分行配合总行构建智能化服务平台,围绕客群分层分类,深挖内外部数据价值,开展技术流数据驱动评价模型、技术流审批模型开发等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新的线上授信额度模型审批流程,强化精细管理和精准服务,加大对“真科创”中小企业的支持,有效提升业务办理质效,推动金融服务趋向精准化、智能化。
目前,“技术流”评价体系3.0建设已基本完成,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前期已开展应用测试28笔、审批试点4笔,将秉承“测试正确、验证完备、试点充分”理念稳步推进技术流模型审批落在实处。
近期,“技术流4.0”场景深化工作已正式启动,将与园区、行业、产业链等科创金融场景相结合,深入掌握科创企业痛点,开发专属的技术流评价和审批模型,优化授信管控模式,以金融、科技助推产业链发展,加强与园区、政府部门、产业链核心企业对接、信息交互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对科技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推动以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
下一阶段,兴业银行上海分行将在总行指导下,持续加大推进以“技术流”模式为代表的各种服务科技企业的机制和手段,聚焦创新能力实现精准画像,投融资联动、公私一体化、境内外联动完善匹配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体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依托科创服务“六专”体系,全力提升办理时效和服务质量,推动科创金融再上新台阶!
编辑:邓嘉雯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