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孔子孟子的故里,儒家文化由此诞生;大运河从这里穿过,齐鲁腹地经济经此与长三角相融。济宁,山东这个低调的地级市,近年来以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奏”,演绎着这块古老土地发展的新乐章。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济宁,寻找和谐发展“三重奏”的密码。守护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在这里先行先试;立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座生态大市变身国际湿地城市;加速经济转型升级,这座传统资源型城市积蓄创新动能,持续放大运河港航物流发展优势。
“两创”实践谱写文化乐章
(相关资料图)
孔子诞生地尼山脚下,坐落着一座宁静的小村庄——古称“昌邑乡”。这座位于曲阜市尼山镇的小村庄,正因“两创”实践而发生蝶变。
由于尼山片区提升,鲁源新村整体搬迁,村民们离开祖辈守着的泥泞路、土平房,搬进了曲阜市打造的“别墅”村。这里青砖砌成一色的仿古建筑,村口的儒家文化示范街区,与千年古村气质相得益彰。
孔府菜、孔子书店、孔府印阁……传统文化味儿浓厚的各类商铺入驻文化街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说,这两年村里文旅产业迅速发展,特色民宿发展到150余家。
鲁源新村的变化,是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发展的缩影。2015年,济宁成立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以孔子诞生地尼山为原点,尼山圣境等新兴文化旅游景区拔地而起,尼山孔庙、夫子洞等景点修缮一新,吸引大量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今年以来,尼山圣境景区已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
曲阜文化建设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推进办主任朱湘华说,近年来,示范区研究探索核心区推进路径,推进尼山片区重点项目建设,以文化工程和产业作为传承载体,建成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等牵引性强的文化项目,尼山片区成为文化“两创”新高地、对外开放新窗口。
该示范区还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新路径,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引领新风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每到周六,《论语》诵读声在鲁源新村“儒学讲堂”准时响起,孩子们在志愿者讲师的带领下,齐声朗读千年经典。
2013年起,济宁市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共建成13处尼山书院、3016处达标“儒学讲堂”,开展儒学活动4.8万余场,服务群众280余万人次,“儒学讲堂”经验入选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案例。
刘承彪说,“儒学讲堂”“和为贵”调解等“两创”实践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焕发勃勃生机,滋养村风民风,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董冰说,济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涵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将文化“两创”与干部政德教育、基层社会治理等有机结合,同时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平台,全力推动文化“两创”融入生活、融入时代。
作为儒家先贤的故乡,济宁推动“两创”使命在肩。2022年,济宁把实施文化“两创”战略列为未来五年全市中心工作“九大战略”之一,成立文化“两创”推进指挥部,设立美德济宁建设、“山东手造济宁好礼”推进工程、公共文化服务、文旅资源整合宣传等6个工作专班,高标准打造100个文化“两创”示范点。
今年,济宁将新建200个文化“两创”示范点,以更高标准办好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加快推进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等重点项目。
董冰说,济宁重点实施文化“两创”展示、文明交流互鉴、文脉研究传承、文旅融合发展、人才和名家培育、文明实践融入“六大工程”,让孔孟之乡的文化光芒熠熠生辉,推动文化“两创”树标杆、作示范。
山东省济宁市太白湖湿地景色(2022年6月29日摄)郭绪雷摄/本刊
绿水青山描绘生态乐章
盛夏清晨,走进位于济宁微山县微山湖的新薛河湿地,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一群白鹭在水中低头觅食,须浮鸥立在远处木栏上观望。“这里是鸟类爱好者的‘天堂’。”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赵迈说,近几年他在新薛河湿地拍摄的鸟类达到100多种。
生态好不好,在微山湖世代繁衍生息的鸟儿最知道。赵迈说,以前湿地里鸟类种类很少,摄影爱好者只能到外地拍摄。随着微山湖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这里可以看到青头潜鸭、白琵鹭、苍鹭等珍稀鸟类。
微山湖又称南四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京杭大运河枢纽,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廊道。20世纪90年代,因为工业生产发展,各类污水入湖,曾经鸟翔鱼跃的清澈湖水变成了“酱油湖”。
济宁市生态环境局微山县分局局长范燕强说,为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微山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微山湖连续19年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局部水域达Ⅱ类水质,生物多样性得到全面恢复。
新薛河湿地是山东省第一个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微山县通过改造湿地内部地形等方式,解决湿地内源污染、过水不畅、植被群落衰退等问题。如今,微山湖湿地共有鸟类221种、鱼类78种、水生植物74种,“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成为常态。
生态好、生活美,济宁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人水和谐”的自然美景。亲水桥堤岸周边环境整洁,沿河景观带花朵正艳,家住济宁市兖州区泗河堤岸旁的居民孔德娥,每天清晨都来这里晨练。“以前不敢来,周围一片荒草,现在环境好了,湿地公园成了锻炼的好去处。”孔德娥说。
通过河道系统治理、沿河项目综合开发,兖州区沿泗河自北向南完成了龙湖湿地、青莲湿地、大禹公园、马桥湿地、花海彩田、牛楼小镇等生态工程、景观工程建设,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生态高效农业于一体的发展带焕发绿色活力。
据统计,济宁市已建成南四湖国际重要湿地1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24处,全市湿地面积达228万亩、湿地率达13.62%。2022年,济宁市被评为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济宁,生态资源正变为绿色财富。
“家家闻锤响,户户操钎忙”,嘉祥县自古便以石雕技艺闻名全国。伴随着对石材资源的无节制开采,采石场越来越多,山头越来越少。
2010年,嘉祥县委县政府决心对县域内矿山进行整治,施行“封山禁采,生态立县”。近些年,“炮声耳边响,粉尘漫天飞”的采石场改造成了鸟语花香的生态小镇。
嘉祥县纸坊镇原乡左岸假日小镇内,草木繁盛,花海连绵,大片薰衣草、马鞭草等交织成彩色地毯,吸引大批游客打卡拍照,人气火爆。“家门口也有网红景点,这里风景好,还能品尝到地道祥城农家宴。”家住嘉祥县万张街道的王洋一家三口,成为这里的常客。
在景区里,纸坊镇马市村村民刘善伟经营着一家餐饮店。他说,过去打石头,粉尘漫天,下地干活都得包头巾、戴口罩,现在环境好了,空气清新,自己吃上了“生态旅游饭”,每年收入8万元左右。
微山湖碧波荡漾,运河纵贯南北,湿地秀美葱茏……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正在孔孟故里铺展开来。
产业转型唱响制造乐章
在济宁邹城市珞石智能制造未来工厂,一台台灵活精密的工业机器人不断挥舞机械臂,进行稳定性测试。测试完成后,它们将被应用在医药、矿产、汽车制造等多种工业生产场景,实现智能化生产。
打破矿业为主的发展思路,机器人产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近年来,邹城市打造产业制造集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招引机器人制造企业17家,机器人年产量达到近3000台。
邹城市委书记远义彬说,邹城把制造强市作为首位战略,坚定抓发展、抓产业、抓项目,力争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0亿元。
济宁是传统资源型城市,曾依靠煤炭资源发展。通过制造强市突破战略,这座城市正加速替代旧动能,加快转型谋发展。
在济宁高新区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块数字化大屏,记录着某处矿山的实时生产场景。后台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指导。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推土机研究院副院长胡英华说,企业在高端装备技术领域深耕几十载,公司生产的无人驾驶推土机、新能源电动推土机等产品均引领技术前沿,900马力推土机打破了国外超大功率推土机的市场垄断地位。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济宁高新区聚力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目前济宁已形成工程机械及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主导产业。
2023年一季度,济宁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25.3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较去年底提高2.7个百分点。
蜿蜒流淌的京杭大运河在济宁境内长达230公里,“南控江淮,北接京畿”,济宁恰好位于大运河中段。如今,大运河济宁段又恢复了往日繁忙。
在济宁港航龙拱港,自动化轨道吊不停运转,装卸集装箱,满载货物的船只由此南下。“太阳纸业的卷筒纸、华勤的轮胎、泰安东平县的化肥等都通过我们运往南方城市。”“润杨集7777号”集装箱货船大副段义超说,通过内河港航运输的商品越来越多样化,国内最远可达福建、广东等省份。
“内河港航物流实现了大运河上的绿色清洁运输,提高运转效率,帮助企业节约成本,降低货损。”济宁港航龙拱港总经理王志国说,今年一季度,龙拱港有3个泊位投入使用,集装箱运营达2.9万标箱,第二期10个泊位全部投入运营后,年吞吐量可达80万标箱。
济宁转换发展理念,从依靠煤、发展煤再到延伸煤。以济宁能源发展集团为例,集团主营业务由单一煤电产业,延伸至现代港航产业、物流贸易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等多元化发展格局,非煤营收占比超过80%。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广宇说,济宁能源将把现代港航物流产业做出体量、做大产业、做好品牌、做优效益,支撑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有力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年,济宁港完成吞吐量5843万吨,同比增长27%,占山东省内河航运70%,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06%。
高端装备制造车间昼夜不歇,货船汽笛齐鸣驶离港口……济宁坚持把产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产业突破推动发展,全面唱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栗建昌 张昕怡 郭绪雷)
标签: